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阅红色故事 叙家国情怀

  举国同庆,四海欢歌。值此特殊的日子,《悦读》版策划推出“阅红色故事  叙家国情怀”主题策划,精选4本红色书籍为读者献上国庆书单,让我们一起在阅读中感受新中国75载风雨历程和波澜壮阔的发展图景。希望以此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让爱国主义精神融入每个人的精神血脉。

  ——编者

  品读红色诗词 重温革命情怀

  ——读《诗词中的红色故事》

  □罗华宝

  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在今天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时代活力。而当诗词与红色故事相结合,便碰撞出更加绚烂的火花。《诗词中的红色故事》一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凝集着红色记忆,洋溢着时代气息,为我们展现了中国近现代历史中那些波澜壮阔的场景和伟大人物的情怀与贡献,蕴含着催人奋进的震撼力和感召力,是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翻开本书,仿佛打开一扇通往历史深处的大门。书中遴选的34首诗词,皆出自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邓中夏、瞿秋白、陈毅等革命先辈之手。这些诗词,是文学艺术的瑰宝,也是历史的见证、革命精神的传承。从中,我们感受到先辈们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关怀、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其中,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因雪而得、以雪冠名、借雪言志,是所思所想的真实流露,更是对许多重大问题给出的回答。“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开篇几句,便将我们带入了一个银装素裹、广阔无垠的冰雪世界。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同时表达了自己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心。“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句则体现出诗人的自信豪迈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其情感之真挚、寓意之深远、哲理之精辟,令人叫绝。

  周恩来的诗词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革命事业的执着追求。他在《无题(大江歌罢掉头东)》中写道:“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表达了他为了拯救国家和民族,毅然东渡求学的决心和壮志。即使面临重重困难,也毫不退缩,充分体现了力图“破壁而飞”的凌云壮志和献身救国的革命精神,感情强烈,气势豪迈。

  朱德的诗词展现出博大的胸怀和气度。《太行春感》中:“远望春光镇日阴,太行高耸气森森。忠肝不洒中原泪,壮志坚持北伐心。百战新师惊贼胆,三年苦斗献吾身。从来燕赵多豪杰,驱逐倭儿共一樽。”描绘了太行山的壮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对祖国人民的无限忠诚和对未来的美好展望。

  此外,书中还收录了邓中夏、瞿秋白、陈毅等革命先辈的诗词。瞿秋白的《卜算子·咏梅》以梅花自喻,表达了他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陈毅的《梅岭三章》更是展现了革命家在生死关头的大无畏精神。

  《诗词中的红色故事》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读者从诗词的角度去感悟革命情怀,传承红色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星光璀璨,照亮前行之路

  ——读《我和我的祖国》

  □毛毛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人,他们以非凡勇气和卓越贡献赤诚报国,如时代的灯塔,又如璀璨的星光,照亮前行的道路。《我和我的祖国:时代人物故事》便是这样一本承载着历史重量、闪耀着人性光辉的书籍,传递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

  翻阅本书,仿佛踏上一段穿越时空的旅程,与那些为祖国繁荣富强而不懈奋斗的时代人物进行对话。书中63位先进人物,他们中既有“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也有“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还有“改革先锋”,以及各领域的杰出代表。这些人物故事,不仅仅是个人奋斗史,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生动写照。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坚守初心、践行使命的党性修养,展现了大爱无疆、无私奉献的爱国情怀。

  感受榜样风采,汲取前行力量。“卫星之父”孙家栋,把航天事业当成爱好,在60多年的航天征程中,呕心沥血,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位科学家的忠诚与担当、执着与追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鲐背之年仍为“稻粱谋”,赤脚下田,一走就是几十个春秋。他朴素而伟大的梦想——“愿天下人都有饱饭吃”,这一愿景激励着我们身怀大爱,勿忘粮食安全。“青蒿素之母”屠呦呦,一生与青蒿结缘,在艰苦的科研环境中努力探索,最终为全球抗疟事业做出巨大贡献。她的故事,将科学家的坚韧求索与甘于奉献诠释得极尽深入。

  除了伟大的科学家,书中还有许多令人敬佩、值得尊崇学习的榜样人物。如文学大师王蒙,将文学视为给生活留下的情书,用文字书写着人生感悟与思考;艺术家秦怡以真善美对抗时间的销蚀,用自己的艺术生命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美丽;教育家于漪全心全意为学生,展现出教育工作者的奉献精神和人生价值。书中的人物故事,既展现出不同的风采和价值,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澎湃的人生力量。这种力量,不仅体现在他们的工作和成就上,更体现在他们的言行举止和日常生活中。

  壮志凌云映日辉,一言一行皆铸魂。书中人物用实际行动为读者树立了榜样,也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正是有了这些时代楷模的引领和鼓舞,中华民族才能在风雨中砥砺前行,不断创造出新的辉煌。

  灯塔有光,脚下有路。通过不同的人物故事,我们读到了不屈不挠的坚持,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及一首首感人至深的爱国史诗,让“责任”“担当”“爱国”“奉献”在历史的篇章中熠熠生辉。

  《我和我的祖国:时代人物故事》不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心中的英雄之梦。它告诉读者,人人都可以成为对国家有用、为国家所需的人才,每个人的努力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更应该以这些先进人物为榜样,以他们的精神为指引,将个人梦想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永葆我们的红色气质

  ——读《红色气质》

  □刘昌宇

  如果气质有颜色,中国共产党的气质一定是红色,红色是中国共产党最鲜亮的底色。这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锻造出的精神气质,留下无数震撼人心的故事。捧读《红色气质》一书,心情格外激动,对党和祖国的爱变得愈发浓烈。

  本书是一本图文并茂诠释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图书。该书从新华社微纪录片《国家相册》栏目已播节目中,精选出一组组从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侧面讲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故事改编而成。书中200余张珍贵照片多数来自新华社中国照片档案馆,很多是首次公开发布,光影之间还原出一个个独特的年代里共产党人的风貌,并讲述这些照片背后的感人故事,回顾中国共产党一个世纪来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到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走过的道路,展示了一代代共产党人的信仰与追求、责任与担当、气质与情怀。

  铿锵岁月波澜涌,百年荣光耀千秋。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走向新的胜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光辉成就。然而近代的中国,饱受西方列强的欺凌,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找到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历尽艰辛,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融入经济全球化等历史进程中,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引进、消化、吸收外国先进技术,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数百年的工业化历程。如今的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昂首阔步奋勇前行。

  全书聚焦彪炳千秋的党史、波澜壮阔的新中国史、意气风发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史,以一个个优秀共产党人和先进模范人物为索引,精心遴选相关史料和照片,按照人物、史料、照片、故事的叙事逻辑,将这些闪光人物留给世间的动人形象,以及他们身上所展现出的优良品质,对党的无限忠诚,对家国的满腔热爱,对人民的无私奉献,一一呈现出来。他们有革命战争年代的李大钊、瞿秋白、方志敏、杨靖宇,还有雷锋、焦裕禄、王进喜等先进模范。不论是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写满春天故事的改革开放新时代,还是脱贫攻坚共奔小康的新征程,无不镌刻着卓越共产党人和时代先锋的精神风骨。

  全书紧扣时代主题,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题旨,回眸中国共产党筚路蓝褛的艰辛奋斗历程,探寻红色信仰的根基之所在,挖掘红色气质的深层内涵。不仅赞颂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讴歌了党在百年征程中取得的世纪伟业,还善于运用精细的笔法,描绘出无数优秀共产党人和时代先锋的俊朗英姿,剖析他们灵魂深处红色气质孕育而成的心路历程。

  他们的红色气质突出表现在为有牺牲多壮志的英勇,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人间正道是沧桑的豪迈,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昂扬,最终凝铸成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的精神底色——为崇高理想而跃动的赤子之心,为革命事业而奋进的满腔热血,为坚定信仰而凝结的向上豪情,为照亮祖国和人民而倾注的炽热情怀。这些可贵的精神禀赋,深刻诠释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党是人民群众的主心骨”的永恒主题。

  追忆党的百年芳华,缅怀时代浪潮里的红色人物和红色故事,深知红色江山来之不易,幸福美好的生活来之不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中,我们依然要秉承这些红色气质,领悟它的思想内涵,用不竭的精神动力,推动各项事业阔步前行。

  人民是最有力的靠山

  ——读《靠山》

  □陈裕

  在共贺新中国75周年华诞之际,阅读铁流的《靠山》一书,再一次感悟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

  本书是铁流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全景式地呈现了革命年代尤其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人民群众踊跃支前的动人场面,形象生动地诠释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真实内涵。

  2007年3月开始,作者做了长达数年的深入采访和资料搜集工作。从红军自于都出发开始的长征,到血沃中华大地;从白雪飘飘的渤海之滨,到鏖战中的晋察冀边区;从如火如荼的沂蒙山区,到人民群众全力支援决定中国人民前途和命运的淮海战役,既跌宕起伏、气势恢宏,又波澜壮阔、慷慨悲壮,形成一部史诗性、全景式的壮丽恢宏画卷。作品中很多史料、情节和场面,都是鲜为人知的,也是第一次向世人披露。书中条理清晰的叙述和生动感人的人物描写,刻画出一个民族伟大而漫长的历史和一个国家伟大而坚强的人民,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广大人民群众磅礴的支前力量和无私奉献精神。

  本书分为1篇引言和6个章节,共7个部分。作者以质朴的文字和细腻的笔触,以革命困境为切入点,回顾历史,将一件件感人至深的故事跃然纸上,介绍了中国共产党曲折的斗争之路、人民群众积极投身革命所迸发出来的强大力量,以及军民间深厚的鱼水之情。

  书中详细讲述了后来被称为“沂蒙母亲”的王换于为革命同志抚养孩子的感人故事。1938年冬天,年近50岁的王换于加入了党组织,成为八路军在沂南的地下交通员。王换于带领全家以及十里八乡的乡亲们,在尽最大能力保障前线战士供给的同时,还主动承担起照顾和抚养党的干部和革命烈士孩子的重任。在基本生活物资极度匮乏的情况下,他们节衣缩食、忍饥受冻,想方设法不让这些孩子受一点委屈。王换于的儿媳妇陈洪良为了把有限的乳汁喂给这些孩子,竟然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两个亲生儿子活活饿死,而他们抚养的40多个孩子安然无恙,无一夭折。这人民群众为革命做出巨大的牺牲,让人震撼,为之泪目。还有解放战争期间的山东蒙阴地区,留守家园的李桂芳、李凤英、李红梅等32位农村女性,自发组织起来,做军用被服、筹运军粮,全力投入民运工作的故事。以及盈洞兰山村大埂里的村民雷观林,看到红军队伍后急忙说:“你们是穷人的队伍,到了门口不进家怎么能行?水要喝,饭也得吃呀!”态度很坚决,一边说着抓住一个红军战士胳膊就往家里拉。

  充分挖掘历史深处革命奋斗过程中诸多人物的特征,呈现人民群众善良勇敢的内心世界是本书的一大亮点,无论哪一种人物,其形象鲜明而立体,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别是他们在革命困境中展现出的坚韧不拔、舍生忘死的精神,令人敬佩。

  有了靠山,就可以战胜一切困难。书中的六个部分都围绕着不同革命时期人民群众义无反顾参与斗争这条主线展开,是一本体现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生死与共、水乳交融的生动作品,在今天依然散发出强烈的时代温度。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悦读
阅红色故事 叙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