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听过桑树养蚕、柞树养蚕,但您知道柳树也能养蚕吗?
10月9日,记者在“中国草都”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绍根镇爱根苏木村实验基地,见到了用蛋白柳成功养柞蚕的实验,该项目也是赤峰市首个柳树养蚕项目。
蛋白柳,因其叶片像蒿叶,又称蒿柳。在位于爱根苏木村、占地面积100亩的实验基地里,一棵棵一人多高的蛋白柳郁郁葱葱。伴随着窸窸窣窣的声音,一个个胖乎乎、圆滚滚的柞蚕宝宝在柳树上努力地啃食着鲜美多汁的叶子,为接下来的作茧储备能量。这些远道而来的“小家伙们”已经适应了草原的生活环境,在这里安了新家。
“南桑北柞”是我国传统养蚕方式,“柞”即为柞蚕。柞蚕不仅可以生产柞蚕丝织造丝绸,而且还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因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东北地区餐桌上的一道极具特色的美食。
今年以来,绍根镇立足当地发展实际,不断探索在治沙中致富、在致富中治沙的发展“丝”路。因蛋白柳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其发达的根系对荒漠化治理和河道、滩涂、矿山及护坡绿化治理效果显著,所以成了当地防沙治沙、致富创收的新兴产业。
为此,绍根镇引入了元宇润(沈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蛋白柳养蚕特色产业项目。今年4月,在该公司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爱根苏木村蛋白柳养蚕实验基地开始翻整土地、铺设滴灌带、安装水栓、扦插蛋白柳,经过一个夏季的生长,当初栽种的20万棵小柳条已经开枝散叶,成活率达95%以上。在柳树上投放蚕宝宝,既能当年看到效益,也不耽误生长,这对于一些当年无法看到效益的农业项目来说,具有很大优势。
“今年,在绍根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第一次尝试养殖柞蚕。以前只听说过桑树、柞树养蚕,没想到柳树也能养蚕,而且还长得这么好,蚕宝宝一个个都吃成了‘大胖子’,看着特别喜人!”实验基地负责人郭书君高兴地说。
蛋白柳养蚕项目的引入,不仅可以带来治沙绿化的生态效益,还能实现较大的经济效益。通过“公司+农户”的订单式种养殖模式,第一年可亩产蚕茧15公斤左右,公司按每公斤市价56元回收,亩效益可达800元左右。同时每亩蛋白柳可产生收益600余元,种养殖当年即可见效1400元左右。
随着蛋白柳根茎日深,产量、效益也会逐年提高。而蛋白柳在种植过程中不需要化肥和农药,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因此也可以作为优质的牛羊青贮饲料。
“养殖柞蚕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挂蚕、饲养到摘茧都需要人工操作,可以为农村牧区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养殖秋蚕,从8月上树到作茧只需要50天左右,既能确保秋收颗粒归仓,还能通过养蚕鼓起群众腰包,这种短、平、快的效益优势十分明显。”绍根镇蛋白柳养蚕项目负责人侯彦辉告诉记者,发展蛋白柳养蚕还可以带动柳条手工艺品制作、蚕茧加工、餐饮和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可实现多重经济收益。
未来,蛋白柳养蚕这一新兴产业如何快速成为乡村振兴新的经济增长点?
阿鲁科尔沁旗农牧局局长贺希格套格套说:“我们将立足自身优势,围绕绿色发展,以点带面进一步拓宽农业产业规模,打造蛋白柳养蚕产业品牌。同时,加快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促进生态恢复与特色产业协同创新发展,努力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赢,蹚出一条可借鉴、可推广的‘种柳+养蚕’循环经济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