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研伉俪逐梦北疆

  □本报记者  蔡冬梅  通讯员  赵敏

  10月23日,当记者来到内蒙古科技大学逸夫楼的实验室时,赛华征正和爱人付蕊探讨着正在进行的研究实验项目。前不久,他的一项关于稀土的科研学术论文登上了材料类的顶级期刊AFM,引起学术界同行的广泛关注,让这对年轻的科研工作者有了更多的科研动力与热情。

  6年前,28岁的赛华征清华大学博士后出站,同年,爱人付蕊在中国科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双双面临择业。凭借丰富的科研工作经历,导师和同学都建议他们留在北京,或者去一些高校相对集中、待遇更加优越的城市。然而,夫妻二人很快作出了一个共同的决定,离开人潮熙攘的北京,回到妻子付蕊的家乡,来到内蒙古,到祖国发展最需要科研人才的西部去,为建设祖国北疆奉献青春力量。

  夫妻俩回忆,当时恰逢内蒙古人才招引工作走进清华大学,他俩一起投递了简历,内蒙古科技大学也是他们接到的第一个面试邀请。“我们上午提供完简历,下午就给我们反馈,非常热情,让人很暖心。”谈及回来的初衷,付蕊说:“我是土生土长的内蒙古人,他成长于中原,‘蓝天白云’这种自由的环境更吸引我们。读博期间,从个人的发展空间、科研方向把控这一块综合考虑,我们还是觉得回家乡工作更理想。”

  与内蒙古科技大学达成意向之后,赛华征和付蕊便把他们的科研计划带到了校园。尽管学院对这对年轻的科研工作者非常重视,很快为他们安排了实验室,但设备配置还需要时间,为了保证科研工作能顺利推进,赛华征想到求助自己清华大学的导师帮忙。“科学研究不能等,我就从清华大学拉了一车瓶瓶罐罐回来,这些器材也是母校对西部高校的大力支持。”赛华征说,选择包头、留在包头,就要因地制宜,努力让自己的科研成果接地气,为这座城市的发展做贡献。白云鄂博有着丰富的矿藏资源,但是长久以来,对于尾矿的利用效率却相对较低,特别是其中硅及铝的利用,充分了解这一点后,他们研究起了煤矸石。经过刻苦研究,终于和团队一起共同研发出《白云鄂博富钾板岩废弃矿绿色高值化综合利用创新技术》,让尾矿变废为宝。

  几年来,为了科研工作,夫妻俩争分夺秒、兢兢业业,在科研项目中创造着一个个“未来可期”:在他们的科研技术中,废弃堆放的尾矿煤矸石可以点石成“金”,有着神奇元素配置的稀土,更是可以创造无限可能。他们相信,化工科研可以在更多产业发挥绿色力量,真正为工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与此同时,在高校教学工作中这对年轻教师夫妇也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将分组式教学、实验室教学更多地渗透到本科教育阶段,让科研教学更深刻地融入研究生培养。短短几年间,他们已收获桃李芬芳,带出了一批优秀的科研人才,一些硕士生先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北京理工、东华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读博士。

  如今,包头市已成为他们夫妻俩的安居乐业之地,他们也充分感受到了这座城市对于年轻科研工作者的热情和期望。“回来这些年,我们的成长速度也是很快的,从包头市到自治区,都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扶持,让我们很安心地在这里做科研。”付蕊说。

  赛华征也表示,“现在看来,我们当时来到内蒙古是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我俩都特别喜欢这句话:把科研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我们希望自己能成为这样的科研工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特别策划
   第05版:特别策划
   第06版:实打实干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闯出新路
   第07版:要闻
   第08版:特刊
   第09版:兴安·阿尔山
   第10版:北国风光
   第11版:鄂尔多斯
   第12版:影像力
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意见
兴安盟:“党旗红”映照“石榴红”
科研伉俪逐梦北疆
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首次亮相 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
内蒙古就业服务着眼群众需求打出组合拳
额济纳再次标注中国飞天新高度
阿拉善“太空种子”在京正式交付
我区4万余经营主体享信用“礼遇”
全区完成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 工程沙化土地治理任务237.58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