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塞外明珠”光彩再现

  □工人日报记者  李玉波

  泛舟乌梁素海,烟波浩渺、飞鸟翔集,时不时还能看到疣鼻天鹅、斑头秋沙鸭的倩影。乌梁素海的生态好不好,这里的鸟类是最直观的风向标。如今,每年在此迁徙、繁殖的鸟类达260多种,乌梁素海已成为候鸟重要的栖息地。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的乌梁素海是重要的候鸟繁殖地和迁徙停歇地。“20多年前的乌梁素海可不是今天这样。”乌梁素海湿地水禽自然保护区管理站原站长马海明说,环境污染曾让乌梁素海的生态系统遭受重创,鸟类纷纷易地而栖。

  乌梁素海一直是黄河流域重要的自然“净化区”。每年,河套灌区90%以上的农田灌溉退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以及5000万立方米的淤积洪水经乌梁素海生物净化后排入黄河,水质直接影响黄河中下游的水生态安全。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自然补给水量减少,加之工农业排水等因素,乌梁素海湖内生态功能严重退化,水质曾一度恶化为劣Ⅴ类。

  乌梁素海水污染问题在水里,成因在岸上,根源在流域生态系统的破坏。一场决绝的乌梁素海生态保卫战刻不容缓,也势在必行。

  2018年,在系统化治理思维的主导下,内蒙古启动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以下简称乌梁素海试点工程)。这一工程,在流域上游乌兰布和沙漠加快建设国家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减少泥沙流入黄河,阻止沙漠侵蚀河套平原;在城镇和工业园区实施点源污水“零入海”工程,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在河套灌区开展控肥、控药、控水、控膜四大行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在乌梁素海湖区开展内源治理,实施生态补水、入海前湿地净化、网格水道、芦苇加工转化等工程,■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促进水体循环,改善湖区水质;在湖区周边全面开展矿山和草原生态修复,整顿矿山企业131户,修复治理乌拉山受损山体20.6平方公里。

  目前,乌梁素海试点工程已完成沙漠生态保护修复治理面积10.5万亩,种植梭梭树苗等苗木1500万株;修复矿山面积70平方公里;修复周边草原生态修复面积6万亩;完成海堤路修缮123.8公里。同时,乌拉特前旗已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174万亩,节水30%以上,节肥、节药各约20%,有效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

  2021年,乌梁素海流域保护修复案例入选《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中国实践典型案例》。2022年10月1日,乌梁素海流域生态修复工程进入整体验收阶段。《巴彦淖尔市乌梁素海流域生态保护条例》自2023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标志着乌梁素海保护治理思路由“单一治湖泊”到“系统治流域”的根本转变。

  如今,乌梁素海流域生态环境持续好转,入湖污染物总量下降了15.23%,湖区整体水质由劣Ⅴ类提高到Ⅴ类,湖心断面水质达Ⅳ类,迁徙繁殖鸟类增加至260多种,鱼类达29种,鸟类总数量超过600万只,其中疣鼻天鹅的数量从2000年的200余只增加到现在的近千只,每年都会吸引众多摄影爱好者前来采风。

  “疣鼻天鹅等鸟类对水质要求非常高,如今疣鼻天鹅数量越来越多,说明乌梁素海的水质在变好。”乌梁素海湿地保护区管护员张长龙说。

  伴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改善,乌梁素海流域内农、林、牧、渔等第一产业和生态旅游、农家乐等第三产业蓬勃发展,逐步构建起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新型绿色产业发展格局。外出打工的群众纷纷返乡,在“家门口”重新就业。

  “这几年乌梁素海水质越来越好,我们靠着发展旅游业,生活越来越富足,收入是过去的十几倍。”在乌梁素海生态旅游区做帆船旅游生意的曹建山说。

  据了解,2023年,乌梁素海接待游客41.24万人次,实现旅游直接收入3822.57万元,同比分别增长806.37%和780.78%。

  从保护一个湖到保护一个流域生态系统,乌梁素海流域生态综合治理真正做到了“山水林田湖草沙共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也让昔日光彩夺目的“塞外明珠”再现一派生机盎然、自然和谐的风采。(原载《工人日报》2024年11月15日 01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书面演讲
~~~——习近平主席向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发表的书面演讲引发热烈反响
~~~
~~~
~~~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把握时代大势 共促世界繁荣
为推动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大信心和动力
习近平向亚太经合组织 工商领导人峰会发表书面演讲
兴安盟好路连起好日子
“塞外明珠”光彩再现
内蒙古文学闪耀骏马奖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