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矿山蝶变之歌

——评广播剧《青苍的矿山》
  ◎郝世秀  张甫丞

  近日,一部讲述绿色矿山建设的广播连续剧《青苍的矿山》在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各媒体端同期播出。一场鄂尔多斯人打响的矿山生态修复战役在电波中“上演”,矿山人保证能源供应、保护绿水青山的坚定信念和执着付出感动着这片土地。

  重大主题鲜活表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内蒙古建设成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立足全国发展大局确立的战略定位,也是内蒙古必须自觉担负起的重大责任。”这是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任务,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着眼生态建设这一时代课题,用“广播剧”这一形式呈现,作品选取故事精当、剧情起伏冲突不断、人物特色鲜明、细节刻画生动……有限的体量充满无限精彩。

  剧情是以 “魏记者”的自述展开,故事的坐标是东胜区的准泰露天煤矿,“我”以采访者的身份走进热火朝天的矿山,走近勤劳质朴的矿工,“淘”到了矿山的故事,揭开了绿色矿山的 “前世今生”。故事艺术性地呈现这片古老土地把绿色转型与环境污染防治相结合、矿山生态修复能力提升与降低大宗固废有机结合、生态修复与复植复垦相结合,实现“绿色矿山”与“良田沃野”的鄂尔多斯创举。

  多元文化质朴呈现。《青苍的矿山》发生地在全国能源保供地——“暖城”鄂尔多斯。这里多民族聚居,文化包容性强。剧中人物多用西部方言,交流时自有一番韵味,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剧中两场开会的“群戏”,一场是东胜区委召开矿山治理座谈会,另一场是准泰煤矿的股东大会,这场戏中戏剧冲突不着痕迹却火花四溅,语言设计功不可没。剧中党政干部语言干脆精炼,体现出务实的作风;矿长们有的说话一针见血,有的半虚半实;主人公徐振刚对政策理解透彻,用乐观的话语鼓舞同行,一个无私无畏、敢作敢当的管理者形象让人心生敬佩;矿工代表们说话直截了当不含糊……这些沾着泥土带着露珠、富有生活特点的语言,让人物个性突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爬山调”剧中人物张口就来,家宴里包一顿鲜羊肉饺子带入内蒙人特有的团圆氛围……厚重的文化气息与传神的细节,丰富着现代题材作品的艺术表达。

  时代价值放声高歌。《青苍的矿山》故事展开自然,人物塑造生动,宏大主题具体化,政策宣传形象化,情节处理真实化,用3集、百分钟的广播剧把“费时、费力、费钱”的矿山生态建设这一时代主题精彩呈现出来。

  《青苍的矿山》中所有的人物都是生动的、亲切的、可爱的,这里有工友情、夫妻恩,更有祖祖辈辈世代传承的对矿山深沉的爱。

  主人公徐振刚和谭富宽是昔日的工友、后来的煤矿合伙人,患难与共,却因为对矿山生态恢复产生意见分歧一度要散伙。关键时刻,徐振刚通过耐心细致的谈心,说服、打动了伙伴,谭富宽由撤股到主动投入到矿山治理的火热战斗中。剧中,一个个闪闪发光的人物焕发出时代的光芒,体现着时代价值。

  这部剧中,老一辈矿工代表——把生的希望留给徒弟的谢师傅;一辈子没离开井下、死于矽肺病的孟师傅,矿山是他们生存的依靠,建设一个眷顾苍生、没有污染的绿色矿山是他们不可企及的梦;徐振刚是新一代矿山人的代表,他有理想、有胆识,面对困难不退缩,能主动放弃利益投入到利国利民的矿山生态修复行动中。他由一名“煤窑汉”,成长为现代化煤矿的管理者、新时代绿色矿山的建设者,带领大家改变昔日“晴时满天灰、雨天淌黑水”的矿山,让“地下乌金翻涌、地上瓜果飘香”的美好生活变成现实,让绿色矿山成为人人羡慕的“诗与远方”。

  《青苍的矿山》以声音元素聚焦矿山生态恢复,用艺术作品诠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讲述了内蒙古各族儿女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和坚定走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的底气和豪气,用优秀作品向新时代砥砺前行的不息奋斗致敬。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读《本色——草原英雄小姐妹人生纪实》
~~~——评广播剧《青苍的矿山》
~~~——评舞蹈诗剧《敕勒川》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出彩
   第05版:要闻
   第06版:首府
   第08版:生态环保
   第09版:巾帼号
   第10版:北国风光
   第11版:文艺评论
   第12版:影像力
一部英雄姐妹史,几代赤子风雪情
矿山蝶变之歌
和谐共生的北疆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