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康养公寓里的

温暖与岁月静好

06:00 护理员照顾老人吃早餐。
09:00 老人在工作人员的照看下,在器械区锻炼身体。
10:00 老人正在排练合唱节目。
11:00 工作人员按照菜单为老人配餐。
22:00 老人入睡后,护理员记录她所看护的老人当天的身体状况。
01:00 老人起夜,护理员悉心照料。
21:00 工作人员探望老人,叮嘱老人按时吃药。
20:00 工作人员与家属交谈了解老人情况。
15:00 工作人员给老人送来当日的辅餐。
14:00 老人午休期间,护理员随时在身边看护照顾。
  □本报记者  怀特乌勒斯  李超然  摄影报道

  深夜1点,一阵咳嗽声传来,打破了内蒙古自治区示范性康养公寓的宁静。半梦半醒中的护理员赵培凤迅速起身走进里屋,查看谈奶奶的身体状况,给老人倒水、拍背。一整夜如此反复,几乎很难睡个整觉。

  谈奶奶是赵培凤24小时陪护的老人。90岁的谈奶奶,之前意外摔倒,导致行动不便,生活无法完全自理。今年3月,她和93岁的老伴住进了康养公寓。

  “做护理员,最重要的就是‘将心比心’,把老人当成自己的亲人对待。”赵培凤说,她干这行很多年了,从最初的住家保姆到如今的失能老人护理员,日常护理、健康监管这些技能都不在话下,更重要的是心理安抚。“有些老人因为身体不适,偶尔会产生负面情绪。我们除了照顾老人的日常起居,还要关心他们的情绪和精神状态。”

  早晨6点,工作人员把早餐送到房门口,谈奶奶一边吃早饭,一边和我们唠起了家常:“我和老伴的身体都不好,儿女年龄也都大了,还要照料自己的家庭,我就和孩子们说想搬进这里住。住了半年多了,我觉得挺舒心,既给孩子减轻了负担,我们也有人照顾。”

  “梁爷爷,这是今天的水果,给您放桌上啦。”下午3点,康养公寓里的养老管家孙嘉辰穿梭在楼道间,给老人发放当天的辅餐。今年23岁的孙嘉辰,毕业于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如今她是这里的养老管家,主要负责为自理老人解决一些生活上的需求和娱乐活动带领。“一开始只是因为专业对口,选择在这工作。但跟爷爷奶奶们相处了一段时间后,我喜欢上了这里。大家都说康养公寓需要年轻人,但我认为这种需求和收获是相互的,老人们学识渊博、兴趣广泛,从容豁达,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也感染着我,和他们相处我变得更加细心、有耐心。”孙嘉辰认为,这是一种相互成就的温暖。

  “到点了,该去查房啦。”晚上9点,记者见到工作人员王爱鲜的时候,她刚放下手里的活儿,拿着房卡正要下楼。“说是查房,其实就是去和爷爷奶奶聊聊天。”王爱鲜说。

  在康养公寓,工作人员每晚要进行两次查房,和老人们拉拉家常,详细询问他们的生活状态,叮嘱老人按时吃药。“这就像是晚上在家吃完饭,一家老小坐在一起聊聊天,就是家的感觉。”王爱鲜说。

  截至2023年末,内蒙古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546.4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22.8%。

  为破解养老难题,2023年3月,内蒙古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率先落实经济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等政策。“十四五”以来,内蒙古累计建成苏木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415个,乡镇级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53.3%;村级养老服务站(含幸福院)4910个,村级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44.5%,全区农村养老服务覆盖率和可及度大幅提升。

  在内蒙古,“养老”变“享老”的温暖图景正在实现。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康养公寓里的~~~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出彩
   第05版:要闻
   第06版:首府
   第08版:生态环保
   第09版:巾帼号
   第10版:北国风光
   第11版:文艺评论
   第12版:影像力
温暖与岁月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