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自治区农牧厅党组书记、厅长郭占江:

谋细抓实改革任务 夯实“三农三牧”压舱石

  □本报记者  韩雪茹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对进一步深化农牧业农村牧区改革作了重要部署。近日,就如何推动我区农牧领域改革任务,记者采访了自治区农牧厅党组书记、厅长郭占江。

  内蒙古日报:自治区农牧厅就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了哪些部署和安排?

  郭占江:自治区农牧厅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召开党组会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专题研究落实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改革部署,安排厅级干部结合业务工作到盟市宣讲解读农牧领域改革重点,在厅系统开展“学决定、话改革、促发展”岗位大练兵,通过农牧大讲堂轮训干部1800多人次。全力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部署的农牧领域35项改革任务,制定方案台账,实行挂图作战,对重大改革事项专题研究、督促落地。目前,牵头的19项改革任务已完成7项,其他任务正在有序开展、有力推进。

  内蒙古日报:自治区农牧厅在破解“地水种、粮肉奶”瓶颈,保障国家粮食和重要农畜产品有效供给方面采取了哪些改革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

  郭占江: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聚焦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按照自治区“扩大数量、增加产量、提高质量”要求,努力在问题中寻找改革思路,在市场里探索改革方法,加快破解制约农牧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在地上,争取国家高标准农田项目1086万亩,实施了黑土地保护工程900万亩,保护性耕作2835万亩,新增盐碱地综合利用50万亩。在水上,新增水肥一体化面积225万亩、达到3057万亩,压减“浇白地”面积200万亩、节水1.1亿立方米。在种上,建成了自治区数字种质资源库,实施了15项重大示范工程、11个物种育种联合攻关。在粮上,超额完成国家粮食、大豆和油料播种任务,实施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创建“吨粮田”850万亩,新开工建设施农业25.8万亩。在肉上,17个解决草原过牧问题试点全面完成,大力推进舍饲圈养,新建扩改建棚圈513万平方米,开展了“百万头肉牛育肥行动”。在奶上,优化牛群结构,降低饲养成本,泌乳牛占比由40%提高到43%,平均单产由9.5吨提高到10吨。推动60个特色乳制品企业进园区。出台“金融支持奶业养殖场纾困解难8条”,为192家养殖场提供金融贷款36.4亿元。在各级共同努力下,农牧业经济稳中向好。前三季度,一产增加值846亿元,增长5.3%,高于全国1.9个百分点。一产固投增长59.8%,高于全国57.5个百分点。

  内蒙古日报:农牧领域如何在改革过程中一体推进改错、改机制、改布局、改作风?

  郭占江:我们把改革贯穿“三农三牧”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精准把握主攻方向,从问题治而不绝、机制僵化不顺、布局粗放无序、作风慢粗虚上找根源、剖原因、强整改。一是坚持改错。改错就是改革,对农牧领域问题进行大起底,在解决问题中不断深化改革。针对农垦改革不彻底、办社会职能剥离不到位、土地经营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推动出台《进一步深化农垦改革的指导意见》。针对农畜产品价格下行问题,强化肉牛奶牛金融助企纾困,全力做好产销衔接,努力变卖肉牛肉羊为卖牛肉羊肉。针对社会投资放缓、农牧民增收压力大问题,年内储备乡村振兴项目3000个以上,制定培育壮大农副食品加工业行动方案,促进县域产业与农牧民利益有效联结,在高标准农田等项目落实以工代赈资金20亿元以上。二是坚持改机制。优化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机制,在禁牧休牧、舍饲圈养、转产转业、牧文旅融合上积极探索,转出357万个羊单位,建成233个饲草配送“中央厨房”,减轻了草牧场压力。加快建设便捷高效、覆盖农牧业生产全环节全链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全程托管的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超过3500万亩,兽医社会化服务覆盖70%牛羊养殖。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步推进二轮土地延包试点。三是坚持改布局。统筹考虑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坚持以水定地,进一步优化粮食生产功能区布局和耕地保有量面积。建设“1+8+N”现代化大农业发展体系,以生态农牧业为引领,抓好8条重点产业链,构建N个多元化特色产业体系,用好国家产业集群、产业园、产业强镇项目,整建制建设一批大园区,推动农牧业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四是坚持改作风。实施“1+1+N”管理机制,即大党建引领+行政事业一体化办公+改作风提效能、激励担当作为、厉行节约等N个配套措施,用好“精准监督平台+考核评估”方式,解决好“三多三少三慢问题”。弘扬蒙古马精神,发动百名基层锻炼干部和万名驻村干部,大力宣传党的惠民政策,为群众送技术、送服务、送温暖,引导树牢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守望相助意识、爱党爱国意识。强化店小二意识,持续向农牧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开门纳谏”,实打实帮助经营主体纾困解难。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广告
谋细抓实改革任务 夯实“三农三牧”压舱石
政银企对接会为民企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少儿歌曲展演嘹亮唱响
内蒙古首个新标准应急避难场所建成
网上竞拍好粮卖上好价
巴彦淖尔市全力做好黄河封河防凌工作
集大原高铁(内蒙古段)唯一新建站房丰镇北站落成
赤峰加快建设国内首套泛氢燃气轮机
看呼和浩特如何打造国际“朋友圈”
阿拉善以市场导向推动文旅产业火起来
本报职业道德监督热线:0471-6635350或0471-6659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