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护学棚”撑起“安全伞”

  □本报记者  安寅东

  12月2日,随着放学铃声响起,包头市第三十六中学的学生陆续走出校门,他们通过南门东西两侧标有“注意儿童”交通标志的护学通道,快步走向早已在专属等候点等候的家长。

  住在附近的李先生回忆道,“以前一到上下学时间,这条路就像陷入了泥潭,交通十分拥堵,还有学生在车流中穿行,存在很大安全隐患。”由于学校门前是狭窄的双向车道,再加上周边商业区热闹非凡,住宅小区密集,早晚高峰期车流与接送学生车流叠加,使得这一带的交通状况异常紧张。

  为切实加强校园周边交通秩序管理,保障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给师生营造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包头市公安局交管支队多次调研并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建设安装了新型交通护学通道——“护学棚”,推出了“护学通道+限时停车”护学模式,实现接送过程“人车分流、井然有序”。这个模式既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又能保障学生安全。

  加装“护学棚”后,分隔出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的行动区域,将机动车与行人进行物理隔离的方式,真正实现人车分流,并在学生专用步行通道设置专属等候点,方便学生的接送。同时,在路口、路段加装了相应标识,家长做到“停车不下车”,学生做到“右侧上下车”,接送过程“即停即走、有序通行”。“护学棚”建好之后,得到了师生和家长的好评。

  基于“护学通道+限时停车”护学模式的深入推广,学校也通过家长会、家委宣传等方式,优化护学岗服务职能,建立跨部门协作的护学共同体。目前,已经形成了由“公安民警、安保人员、值日校长、家长志愿者”组成的联动护学队伍,为孩子们的安全保驾护航。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法治
   第06版:社会
   第07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园
   第08版:锡林郭勒
   第09版:视界
   第10版:北疆文化·文物说
   第11版:乡村振兴
   第12版:公益广告
聚力“三新建设” 守护北疆安宁
善意执行破困局
法润人心
“护学棚”撑起“安全伞”
构建多元普法矩阵 促进矛盾纠纷化解
“人大+检察”解决群众忧心事
“积分制”激发社会治理新活力
冬季大练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