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诚”势而为 向“信”而行

呼伦贝尔用诚信之光照亮发展之路

  □本报记者  李新军  实习生  赵文魁

  呼伦贝尔市始终坚持把诚信建设作为政治任务,由市司法局牵头抓总,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四个专项推进组协同联动,务实笃行实施诚信建设工程,乘势而上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聚焦惠企利民  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

  “12345热线服务不推诿,办实事。”前不久,鄂伦春自治旗居民拨打热线求助,旗医保局接到工单后,详细解答医保政策,帮助居民解决了医保报销难题。

  呼伦贝尔市创建的“有呼必应”品牌,倾力解决企业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年初以来,受理诉求301541件,线上线下同步推出13个“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套餐,办件量累计达9731件,信息归集共享由“双公示”扩展至“十公示”,归集信息共计54.1万余条。

  此外,开展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推行包容审慎柔性执法,建立行政处罚“三张清单”共8634项,动态调整行政权力事项2025项,有效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开设18个“诚信建设投诉”专窗,针对招商引资、地方政府债务等领域的16种政府失信情形进行整治,提升政务诚信意识。

  聚焦健康发展  打造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诚信政府,就要‘说话算数’,让企业发展更安心。”呼伦贝尔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孟青海在访谈中掷地有声。

  今年,依托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全市归集共享信息1540万条,推荐诚信示范企业86家,诚信达标企业15000余家,首批“文旅诚信示范单位”30家。通过自治区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及呼伦贝尔市信易贷平台,实现金融机构入驻87家,发布金融产品123个,放款金额达10.28亿元。建立“双书送达”制度,帮助企业完成信用修复650条,建立年报和信用修复“帮代办”点117处,累计为11243户经营主体完成年报公示,2007户经营主体网上提交信用修复申请。

  聚焦共建共享  打造守信践诺的社会环境

  通过发布《诚信建设倡议书》,组织中小学校开展书画、征文等活动2830余场,文艺演出、演讲比赛等508场,13.2万师生共同参与,进一步深化诚信教育。“失信曝光台”栏目曝光严重违法失信企业10批次798家,采取限制高消费措施7592例,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1084例,推行“一处违法、处处受限”联合惩戒机制,筛查人员18批次9530人。

  今年,在呼伦贝尔,“诚信”已成为公共资源交易的“前置词”。重点实施失信联合惩戒和守信激励机制,年初以来,归集公示招标人信用288家、投标人信用980家、代理机构信用127家,整治冒领津贴失信,追缴社会救助资金0.4万元,查处违规培训行为21起。

  相继推出的“信用+融资贷款”“个体蒙信贷”总计发放308笔9372万元。“信易+”已覆盖教育、医疗、旅游金融等10余个领域,有7家创业之星企业享受“信易+创业”政策,320余人次享受“信易游”政策,优惠金额达2.5万元。

  聚焦司法公正  打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司法公信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呼伦贝尔市持续提升执法司法规范化水平。今年,审判信息流程有效公开率达99.93%,执法司法重点案件评查1164件,重点领域“新春暖薪”执行攻坚行动执结案件7338件,执行到位标的26.89亿元;“检察护企”专项活动严惩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刑事犯罪,受理审查逮捕案件144件,受理涉企申诉案件42件,召开涉企案件公开听证会37场,切实保障企业家的申诉权、知情权、参与权;“昆仑2024”专项行动侦破涉知识产权类、生态环境类等刑事案件223起,林业行政案件665起;强化律师和仲裁行业诚信建设,为616名专兼职律师录入诚信档案。

  呼伦贝尔用“诚信之光”照亮了高质量发展新路,并让诚信之花在呼伦贝尔大地绽放。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广告
《内蒙古自治区出生缺陷防治 条例》2025年1月1日施行
纵深推进共青团改革 努力成为党联系青年最为牢固的桥梁纽带
8家银行签约保障惠民财政补贴直达百姓账户
呼和浩特市举办烧卖美食大会
京蒙携手提升教师科研能力
年猪文化节喜迎八方客
我区边境地区“水电路讯”基础设施建设成绩亮眼
全区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顺利开考
呼伦贝尔用诚信之光照亮发展之路
内蒙古首张旗县级林业碳票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