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真诚守护万家灯火

  □本报记者  薛来  实习生  王馨伟

  “刘所长过年好!我是临河农场九分场的王蒙军。我们家没电了,麻烦您过来看一下吧。”2月14日一大早,刘洋就接到村民的求助电话。

  “好的,我们马上过去检修。”

  来到王蒙军家中,刘洋与同事首先核对用户信息,确定报修地点是否正确。在电表箱前,他们确认了用户信息,随后对表计、表计下侧的线路以及开关进行了检查。

  “您家里的空气开关坏了,更换一个就行。”随后,刘洋便开始拆卸、安装。

  “给你们添麻烦了!有你们,我们心里都踏实。”王蒙军感激地说。

  刘洋是内蒙古电力集团巴彦淖尔农垦供电公司临河农场供电所所长。刘洋说像这样的电话,他每天都会接到几个。

  刘洋负责的工作区域东至图克镇隆胜四组、临河农场,西至狼山镇富强村,南至曙光乡治安村,北至狼山镇幸福村。在日常工作中,刘洋会定期走访客户,处理客户投诉,组织安全检查,制定事故防范措施,组织应急抢修。遇到逢年过节,他更是忙得不可开交,常常不分昼夜地奔波在维修路上。

  “春节期间,村民家中可能会因为用电过度、燃放烟花爆竹等原因导致停电。”刘洋说,他平时在临河农场供电所办公,有时去西面富强村维修电路时,还会接到东面图克镇那边的电话,一天来回跑。

  为了更加方便、快捷、高效地解决问题,巴彦淖尔供电公司在他负责的片区内设立了“电力驿站”,他们还要轮流到“电力驿站”驻守。

  “现在的供电服务真是牛!有了‘电力驿站’,村民只要遇到用电难题就能第一时间找上人、办成事儿。”富强村党支部书记王红军说。

  据了解,目前,农垦供电公司依托属地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已开设了12个驻村“电力驿站”,将服务站点延伸至村落,还推出了“线上+线下”服务模式,切实方便了村民。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北国风光
迎接亚冬会运动员茶话会举行
赛罕区:政府与企业的“双向奔赴”
内蒙古女科技工作者助力乡村创新发展
真诚守护万家灯火
水肥空中来 科技育苗忙
乌兰察布市召开“鼓劲会”推动一季度开好局
乌海海关助力BDO产品“出海闯世界”
巴彦淖尔市“以旧换新”激发消费活力
乳制品AI专利智能工具接入DeepSeek大模型
在希望的田野上打一场“丰收仗”
呼和浩特市构建长期护理保险新模式
高速智能播种机入选国家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