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业作为农业产业链的起点和基础,位于农业产业最上游,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基。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包头稀土研究院主任研究员闫宏伟提出了“关于研究设立农牧业新品种首种、首养保险的建议”,希望相关部门能够进一步发挥保险对于种业发展的保障作用,有效降低新品种推广风险,更好助力种业研发。
闫宏伟代表的建议得到了财政部的答复。答复中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推动农业保险工作提质增效,进一步发挥农业保险风险保障作用,更好地服务国内新种子、新品种发展。
“调研是履职的基础。充分的调研才能让提出的建议具有代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闫宏伟代表看到自己的建议得到答复十分激动。他表示,今后,将拿出更多时间深入基层调研,与群众谈心、向百姓请教,进一步履行好人大代表职责。
■下转第3版 ■上接第1版
全国人大代表、赤峰市松山区大庙镇小庙子村党总支书记赵会杰提出的“关于修改和完善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的建议”,全国人大代表、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嘎达布其镇尚都嘎查委员会委员额尔敦达来提出的“关于加快边境牧区新型乡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议”等建议也得到了各承办单位的办理和答复。这些建议的办理和答复,为我区办好两件大事,实施好“六个工程”,实现闯新路进中游目标,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提出高质量建议、高质量办理建议,来往之间,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写照。
代表提出高质量建议也离不开地方人大常委会的支持和服务保障。过去一年,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尽责,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现代能源经济发展、“三北”工程、自贸区创建工程等主题,组织64人(次)全国人大代表开展集中视察、专题调研活动;邀请170人次全国、自治区人大代表参与常委会执法检查、征求意见座谈会、专题询问和各类调研工作;邀请67名全国、自治区人大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召开5次常委会领导与列席代表座谈会。
2025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我区全国人大代表纷纷表示,将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使命,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回应群众期盼,真正把接地气、有温度、最鲜活的基层声音写进代表建议,当好人民群众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