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兴安盟

以“就业温度”托起百姓“稳稳的幸福”

AI数字人正在直播带岗。
就业创业政策知识问答。
求职者填写应聘登记表。
政策宣讲小分队为企业解答就业相关政策。
工作人员为群众讲解创业政策。
乡村就业大集人来人往。
兴安盟“十站巡回 送岗到家”京蒙协作专场招聘会。
  □高敏娜

  开展“暖心就业”城镇居民充分就业保障行动,举办各类招聘会1545场,达成就业意向2.27万人,促进零工就业1.77万单,全盟城镇新增就业5403人;

  开展“就在兴安”大学生就业创业攻坚行动,高校毕业生就业5475人;

  开展“技能兴安”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组织技能培训13823人次;

  开展“兴安劳务协作”品牌培育行动。全盟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95929人,脱贫人口务工就业30379人,兴安家政荣获“第一批全国家政劳务品牌典型案例”荣誉称号。

  ……

  工作稳,民心安。记录一个个就业数据,就是填写一页页民生账单。

  过去一年,兴安盟人社系统坚持就业优先导向,开展了城乡居民就业增收“四个专项行动”,持续促进就业质升量增。

  随着一场场招聘活动火热举办、一项项就业服务密集推出、一趟趟返岗专列相继抵达,2025年开年,兴安盟就业市场已呈现出暖意融融、供需两旺的喜人景象。兴安盟正从保障重点群体、优化就业服务、强化技能培训等方面集中发力,扎实开展“就业促进行动”,全力以赴稳存量、提质量、扩增量、兜底线,以更高质量、更加充分的就业,惠民生促发展。

  入企访岗 企业有人可用

  2月24日,在兴安盟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场别开生面的“政企面对面”活动让多家企业负责人倍感振奋。兴安盟就业服务中心联合盟委社会工作部组建的“政策宣讲团”,正在为企业量身定制“就业服务套餐”。

  “过去我们是‘人找政策’,现在是‘政策找人’,就业部门还收集了我们企业需要招聘岗位以及薪资待遇等信息,为后续分类别举办‘小而精,专而优’的招聘会做好准备。”参与活动的企业负责人感慨道。政策宣讲小分队不仅为企业详细讲解了就业见习、人才储备、援企稳岗、技能提升补贴、职业技能培训、农牧民转移就业、创业担保贷款等一系列相关政策,更通过现场交流,为企业开出了“一企一策”的用工良方。

  “这里不仅有星级酒店的工作环境,更有阶梯式成长通道。”日前,在“乌兰浩特市就业”抖音直播间,主播正举着云台带观众在兴安盟博源大酒店“云探岗”:实景展示酒店前厅、客房、餐饮后厨工作环境,邀请企业人事人员详细讲解酒店管理、前台接待、客房服务、餐饮服务等20余个岗位要求,与直播间求职者在线答疑互动。这种“沉浸式招聘”新模式,让企业用工需求与求职者期待实现了“零时差”对接。90后求职者小李在互动区留言道:“以前担心酒店工作强度大,看到住宿条件和晋升通道,我决定试试。”

  眼下,兴安盟组建的“政策宣讲团”“探岗小分队”正深入工业园区、重点产业链企业、龙头企业等用人单位,聚焦企业用工需求,建立企业用工需求清单,通过招聘会、直播带岗、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及时向社会发布,解决企业有活没人干问题。年初以来,已走访企业183家,发放政策宣传材料1000余份,帮助企业解决用工727人。这种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服务转型,正是兴安盟满足企业招工需求、打破企业和求职者之间信息壁垒的关键落子。

  春风送岗 求职者有岗可上

  “五险有保障、工作餐有着落、年终奖有惊喜……”在科右中旗举行的“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活动现场,一个个“诱人”的企业福利吸引着求职者驻足洽谈。

  “可选择的岗位很多,待遇也还不错。”外地返乡大学生王强在招聘现场认真倾听企业招聘信息,并结合自身情况找到了心仪的岗位。而用工企业兴安盟吉祥爱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安定更感慨:“这场招聘会就像及时雨,解了我们扩产的人才之渴。”

  春风送暖,就业向新。对于求职者而言,一份份招聘宣传手册仿佛春燕衔来的请柬,为他们送来“就业不必去远方,家乡就是好地方”的温暖。

  同样,在兴安盟人力资源市场,“2025年春风行动”系列招聘活动如期开展。招聘现场人头攒动,150余家企业提供了3300余个就业岗位,涵盖医药、机械制造、家政服务、信息技术等行业。不少返乡求职者在招聘摊位前驻足咨询,寻找心仪的工作。“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找到这么多就业岗位,真是太好了!”求职者闫兵感慨道。

  兴安盟聚焦城镇劳动者务工需求,以“就在兴安”招聘活动为载体,依托商场、灯会等人员密集场所,组织开展招聘活动,以精准化、精细化的就业服务,托起了群众稳稳的幸福。 

  “春风行动”招聘会不仅在线下开花,也在线上结果。兴安盟通过“线上+线下”多元服务模式,深化就业服务,为企业与劳动者搭建沟通交流平台,促进岗位精准对接。直播带岗、AI数字人直播等创新形式,让求职者从“纸”间转向“指”间。

  “我们的AI数字人直播,可以实现就业服务24小时不打烊。年初以来,AI数字人已经直播总时长297小时,累计在线观看人数近10万人次,线上达成就业意向321人。”兴安盟人力资源和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马媛媛说,一系列线上就业服务,不仅让求职者省去了舟车劳顿,还大大提高了就业对接效率。

  入乡送岗 农民工有活可选

  正月里的乡村大集,除了此起彼伏的叫卖声,更多了企业招工的吆喝声。

  “今天的招聘会有很多本地的企业招工,有几个特别适合我的岗位,我也填写了求职登记表,希望能被录用,尽快开工。”刚填完求职登记表的科右前旗居民白永辉兴奋地说。

  近日,在科右前旗归流河生态公园“乡村就业大集”活动现场,53家企业带来了1200个就业岗位,从养殖员、业务员,到企业高管、会计,还有业务接待、物业管理、零售业销售等,涵盖了各个领域,满足不同求职者的需求。

  求职者们穿梭于各个摊位,目光紧紧锁定岗位信息,都盼着能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政策宣传区,工作人员把就业政策宣传资料一份份递到求职者手里,耐心地解读惠企惠民的好政策,让这些好政策能实实在在地帮到更多的人。

  科右前旗人力资源和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逄晓慧介绍说:“我们希望借助乡村大集的人气和氛围,让更多的求职者了解就业信息,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也让用人单位能够广纳贤才,实现企业和人才的双向奔赴。”

  就业大集“摆摊”亮岗,求职者“逛街”择业。今年春节,兴安盟依托遍布城乡的160个“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和乡村大集,创新性开展“就在兴安”——乡村就业大集活动,通过深入村(社区)、集市、商超等场所,以密集开展各类就业服务展示活动的方式,把优质的就业岗位、就业政策及时送到了群众身边。

  “截至目前,乡村就业大集举办了81场,提供就业岗位近2万个,达成就业意向1121人,其中还包括135名脱贫人口。”兴安盟人力资源和就业服务中心主任范志勇说。

  “点对点”劳务输出 务工者有地可去

  近日,得知家门口有一场跨区域联合招聘会,突泉县六户镇村民杨春花夫妇一大早便来到会场。“太好了,霍林河离家挺近的,今年我们不用出远门打工了。”现场找到心仪工作的杨春花表达着自己的喜悦之情。

  不久前,兴安盟突泉县推进与霍林郭勒市劳务对接协作,在各乡镇开展2025年“春风行动”跨区域联合招聘会暨“点对点”劳务输出对接活动,参加招聘会的企业均是突泉县人社局认定的劳动力密集型劳务输出基地,达成就业意向人员免费乘坐“就业直通车”赴霍林郭勒市返岗务工。

  突泉县人力资源和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胡青华说:“我们以就业促进行动为牵引,持续深化周边地区劳务对接协作,与北京市房山区、霍林郭勒等地建立区域劳务协作关系,推动与乡镇和社区开展招聘活动,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提供高效便捷的公共就业服务。”

  春节刚过,由京蒙两地人社部门、内蒙古驻北京办事处和内蒙古自治区家政服务协会联合举办的2025年京蒙劳务协作家政行业专场招聘会就在乌兰浩特市启幕,不仅为新春就业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京蒙两地劳务协作搭建了坚实的桥梁。

  “我们为京蒙务工人员提供基础性的培训,并在北京建立输出人员爱心之家,提供法律援助、心理疏导、求职登记等多项服务。下一步,我们会继续推进京蒙劳务协作,不断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质量,同时也将加强与招聘单位的合作沟通,共同推动劳务输出工作的健康发展。”内蒙古自治区家政服务协会秘书长王丽丽表示。

  近年来,兴安盟以劳务协作为抓手,重点培育“兴安家政”“兴安月嫂”“兴安草原绣娘”等劳务品牌,深入推进京蒙协作。与锡林浩特、乌兰察布、通辽等地建立区域劳务协作联盟,构建起“需求摸排+技能培训+就业推荐+跟踪保障”的全链条劳务输出服务矩阵。2024年,兴安盟借助本地劳务品牌累计吸纳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6万人次,带动脱贫人口务工就业3.04万人次。其中,“兴安家政”更是获评第一批全国家政劳务品牌典型案例,成为兴安盟就业市场的“金字招牌”。

  “今年,我们以定向招聘的方式延伸公共就业服务触角,通过‘点对点、一站式’直达服务,助推求职者与用工企业实现双向精准奔赴。”兴安盟人力资源和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安永鹏介绍,兴安盟聚焦外出务工人员需求,积极协调省外企业和重点用工城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采取包车送工到岗、包车接人返岗等方式,组织“务工专车”“务工专列”,确保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有去处、务工有渠道、权益有保障。

  “手拉手”技能培训 劳动者有技可学

  2月27日,在兴安盟乌兰浩特市铁西街矿泉社区,几十名社区居民围坐在一起,银针在羊绒面料间灵巧穿梭,大家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以前在家待着也没啥收入,没想到街道办事处不仅安排我们培训,还提供工作场地,现在手艺就是铁饭碗。”说起创收,社区居民张玲幸福满满地展示着刚领到的720元工资,指尖的老茧见证着她成为手艺人的蜕变。

  “我们公司一直在做羊绒服装生意,这次和社区合作办培训班,给不少动手能力强、时间也自由的宝妈及阿姨一些工作机会。”内蒙古宜群服装有限公司厂长李春雨说,开办羊绒手缝工培训班,实现了辖区居民从手工技艺到经济效益的成功转化。自2024年12月6日开班以来,已有60余名铁西街居民参与到羊绒大衣缝制工作中来。经过培训,第一期学员缝制的羊绒大衣已远销日韩市场。

  职业技能培训是全面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提高就业质量的根本举措。在兴安盟,技能培训不仅让无业者掌握了“一技之长”,更成为求职者打开就业之门的“金钥匙”。

  为了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学到实用技能,兴安盟各级人社部门将培训教室搬到了社区、乡村,指定定点承训机构,开设就业稳定、操作容易的培训班。2024年,兴安盟实施“技能兴安”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坚持按需开展补贴性培训,结合旅游产业培育开展地方特色食品和手工艺品制作培训;聚焦“一老一小”开展养老护理、病人陪护培训;针对公益岗位人员开展计算机操作员、行政办事员技能培训。

  与此同时,兴安盟还启动“千名家政从业人员”培养计划,年内计划培训家政从业人员超1000人,充实家政人才队伍,提升行业整体水平。

  “全盟人社系统坚决扛牢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政治责任。突出就业优先导向,主动入企问需访岗,动态收集各类企业用工信息,挖掘更多就业岗位。保障重点群体就业,编制‘分层分类’的政策清单和服务清单,有针对性地开展政策性岗位开发、技能培训、兜底援助等就业帮扶工作。”兴安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丁晓东说。在此基础上,今年,兴安盟还将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强化供需精准对接,全力服务保障群众就业增收,奋力书写一份人民满意的民生答卷。

  (本版图片由兴安盟融媒体中心提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2025年全国两会 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2025年全国两会 要闻
   第05版:2025年全国两会 特别报道
   第06版:2025年全国两会 特别报道
   第08版:2025年全国两会 要闻
   第09版:2025全媒体主题宣传活动
   第10版:2025全媒体主题宣传活动
   第11版:2025全媒体主题宣传活动
   第12版:2025全媒体主题宣传活动
以“就业温度”托起百姓“稳稳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