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两会·建言|

  金之钧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院长

  “头顶有风光、脚下有煤炭、手中有电网。”这为内蒙古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一方面,丰富的煤炭、天然气资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能源保障。另一方面,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为能源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提供了广阔空间,不仅带动了内蒙古经济增长,还创造大量就业机会,也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为充分挖掘内蒙古能源潜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我建议,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在煤炭等传统能源领域,推动清洁高效利用,减少碳排放,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能源生产和管理的智能化水平,优化能源资源配置;加大对新能源技术研发的投入,推动储能技术、智能电网、氢能等前沿技术的突破和应用。

  (文/图  本报记者  薛晓芳  马建兵)

  吴英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能源集团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西来峰分公司党建工作部主管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促进新动能积厚成势、传统动能焕新升级”,这为能源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更加坚定了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开拓进取、攻坚克难、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心和信心。

  我的家乡乌海市和其他资源型城市一样因煤而兴,但不止步于煤。乌海市一方面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动资源的集约节约高效利用,另一方面,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形成了BDO一体化、固态电池一体化、煤焦化一体化、硅基新材料一体化4条重点产业链条,推动产业链向绿色化、高端化延伸。

  目前,乌海市正在全力打造全国重要的煤基生物可降解塑料生产基地,希望能够在更多公共场所和农田推广使用生物可降解标志制品,在为全球解决白色污染贡献一份力量的同时,也为乌海市这座资源型城市转型助力。

  (文/图  本报记者  宋爽 马建兵)

  武强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内蒙古研究院院长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探索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新路径”,让我印象深刻。2024年内蒙古能源领域创下15个全国第一,彰显出内蒙古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地位十分突出。要切实把这种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我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着力。

  一是要加强科技创新,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应用的规模化、多元化,促进人工智能技术与能源产业深度融合。二是要加大人才的引育力度,有针对性地做好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持,助力内蒙古实现高质量发展。三是要通过产业创新,延长产业链,做好“煤头化尾”“追风逐日”文章,探索循环经济产业链,加速推动能源产业向“新”求“质”。

  (文/图  本报记者  白丹  王鹏)

  李宝犬

  全国政协委员、包头稀土研究院稀土功能材料所储氢材料室带头人

  内蒙古有着丰富的风能、太阳能等资源,发展绿电绿氢产业潜力巨大,但也面临着绿电消纳率低及成本高、绿电交易市场有待完善、新型储能规模难以满足大规模绿电存储需求、新能源产业人才短缺等挑战。

  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我认为要鼓励工业企业就地开发利用新能源,因地制宜开展绿电专线供电,提高绿电就地消纳比例。建立健全绿电交易价格形成机制,加强绿电交易与碳排放权交易、可再生能源补贴等政策的协同配合。鼓励内蒙古本地高校和职业院校根据绿电绿氢产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设置,加强新能源、氢能相关专业建设,培养适应产业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作为政协委员,我将立足本职岗位,积极建言献策,为我国能源转型、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文/图  本报记者  杨柳  王鹏)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2025年全国两会 要闻
   第04版:2025年全国两会 要闻
   第05版:2025年全国两会 特别报道
   第06版:2025全媒体主题宣传活动
   第08版:2025年全国两会 特别报道
   第09版:2025全媒体主题宣传活动
   第10版:2025全媒体主题宣传活动
   第12版:2025全媒体主题宣传活动
|两会·建言|
这里是勇闯新路的内蒙古
|两会·镜头|
追“新”逐“质”强引擎
阿尔山:书写在绿水青山间的生态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