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专家学者共话“文明太阳升起的地方”

  本报通辽3月14日电 (记者  冯雪玉  金泉)3月14日,西辽河文化发展策划会在通辽市举行。会上通报了西辽河文化、红山文化工作开展情况,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吉林大学、辽宁大学、内蒙古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西辽河流域文明起源研究,提出今后重点任务、主攻方向、具体举措,同时强调全力做好考古发掘、保护利用、研究阐释、宣传推广,将“文明太阳升起的地方”金名片擦得更亮。

  一条大河,孕育一方文明。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称赞西辽河流域是“文明太阳升起的地方”。2018年5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公布“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成果,指出“距今5800年前后,黄河、长江中下游以及西辽河等区域出现了文明起源迹象。”

  近年来,内蒙古文物部门在西辽河流域持续进行考古发掘,开展了老哈河上游宁城地区先秦时期遗存考古调查,累计完成调查面积900余平方公里,登记各历史时期遗存161处;开展柳河上游库伦地区先秦时期遗存考古调查,完成调查面积400余平方公里,共登记先秦时期遗存268处;通过对克什克腾旗境内西拉木伦河上游及上游支流大克头河、格累河、百岔河流域开展调查,共计发现兴隆洼——夏家店上层文化遗址与独立石砌墓39处。研究阐释同样硕果累累,成立了“西辽河文明研究专家工作站”、内蒙古西辽河流域考古研究基地等研究机构,制定《西辽河文明研究五年行动计划》,组织编写了一批精品学术专著,极大丰富了西辽河文明演进的实证。

  与会专家学者对于今后西辽河流域文明起源研究提出了真知灼见。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王晓琨认为,今后对于西辽河流域文明起源的研究要“走出去、引进来”,去到全国各地展示宣传,同时把这个领域顶尖高校吸引过来,让“朋友圈”变得更大。

  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副教授陈醉认为,西辽河文明涉及多个省区,在跨地域发展上要打破行政壁垒、科研平台壁垒,把各地力量整合在一起,共同谋划西辽河一些重大问题。

  增强西辽河文明知名度、美誉度并获得广泛关注,对于打响西辽河文明十分重要。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助理研究员刘江涛提出学习河南安阳殷墟遗址保护利用工作经验,主动和研学机构合作,制定研学游,以此大量吸引社会关注度。

  西辽河文明研究工作站首席专家张铁男说,这次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牵头探讨的一些问题,为今后这一研究开了好头。一众专家学者提出的宝贵建议,必定会促进西辽河流域文明起源研究取得更大进展。

  本次会议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指导,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内蒙古民族大学、通辽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
孙绍骋主持召开自治区党委常委会会议暨自治区党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以改革创新精神完成全年目标系列评论之三
~~~王莉霞主持
~~~张延昆主持并讲话
~~~
~~~
聚合1万多家企业3万多个岗位~~~
~~~
零伤亡 零事故~~~——1700公里边境线上的紧急救援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内蒙古公布首批百个优秀创业项目
研究部署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
提高工作精准度和效费比
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常务会议暨经济体制 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会议
自治区十三届政协召开第48次主席会议
杜岗代表:种出品种更优品质更好“中国粮”
惠企拓岗促就业
工会“AI就业管家”开启就业促进新体验
专家学者共话“文明太阳升起的地方”
暴风雪中筑起生命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