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乌兰察布

以工代赈带动万名农村劳动力增收

  本报乌兰察布3月16日电  (记者  郭奇男)3月14日,记者从乌兰察布市发改委获悉,2025年,乌兰察布市发改委以重点工程为笔,以民生福祉为墨,在生态治理、乡村振兴、交通建设三大领域绘就惠民新篇。29个以工代赈项目如星火燎原,预计带动近万名农村劳动力端稳“技能碗”,发放劳务报酬1.52亿元,人均增收突破1.6万元。

  兴绿富民齐步走。在阴山北麓生态综合治理和在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中推广以工代赈,让昔日的“风沙线”变身“致富带”。推动群众参与岱海湿地保护修复项目,实现“护生态”与“长本领”双向赋能。

  民生就业双驱动。危房改造不只是砌砖瓦,更是筑梦之基。在农村牧区危房改造工程中,创新“建培学堂”机制,老师傅带徒传艺,培育本土气息浓厚的专业建筑队伍。通过“以工代赈+”模式,建立村级基础设施管护队,让水管员、护路员等新职业成为乡村振兴的“永久牌”生力军。

  城镇农村同发展。将“修一条路、育一批人、富一方百姓”的发展理念深度融入交通设施建设中。通过建立“项目库+就业库”双库联动机制,在国省干线改造等重大项目中,科学设置路基整修、绿化养护等公益性岗位,让群众在家门口端稳“技能碗”、吃上“建设饭”,真正实现“道路延伸处,皆为致富路”。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经济周看
   第06版:理应如此
   第07版:盟市专线
   第08版:巾帼号
打造“近悦远来”营商环境 扶助企业发展壮大
以工代赈带动万名农村劳动力增收
精准服务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
“便民生活圈”的幸福效应
残膜回收 绿色春耕
“社会救助+保险”为困难群众兜底
农资储备足 春耕有保障
雷锋精神映人心 全城涌动“志愿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