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智慧边检”按下口岸发展“加速键”

  □本报记者  安寅东  通讯员  郭鹏杰

  素有“北疆明珠”美誉的二连浩特市,是中国对蒙古国开放的最大陆路口岸城市,拥有中蒙两国间唯一的铁路口岸。

  如何深度融入驻地经济社会发展,为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注入移民管理机构新质战斗力?内蒙古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二连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给出了答案——全力发挥科技创新引领支撑作用,推动口岸边检查验基础设施提档升级,让“智慧边检”为口岸发展按下“加速键”。

  “通过手机就能办理跨境旅游业务,‘边检通’真是太方便了!”近日,二连浩特市伊林国际旅行社总经理姜小红通过“边检通”备案预约服务平台,为从蒙古国乌兰巴托市前往海南三亚的跨境旅游团提前报备,二连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开设的备案预约服务,让他惊喜不已。姜小红从事跨境旅游服务工作多年,每次送纸质备案材料就要耗费不少时间。“现在一部手机就能搞定,还为我们提供了预约通关服务,办理手续时间缩短一大半,通关效率大幅提升。”姜小红感叹道。

  “边检通”备案预约服务平台,是该站自主研发的集备案、预约、申报、管理提示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管理平台,其依托微信小程序、“蒙速办”、二连浩特市政务服务网端口搭建,针对跨境旅游团组、涉外诚信企业、限定区域内施工单位等特定群体提供便捷化审核,实现群众从“只跑一次”到“一次不跑”的飞跃。“我们围绕群众所想、企业所盼,谋划创新边检通关制度模式,打通便民利企‘最后一公里’,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该站边防检查处副处长刘启亮说。

  3月10日,一列满载货物的中欧班列驶入边检执勤现场,二连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二队民警孟宁熟练操控“电子哨兵”开展车体检查。15分钟后,中欧班列鸣笛继续出发,驶向欧洲。“以前主要是人工查验,民警每天步行10公里以上,现在使用高清查验设备,中欧班列查验时间缩短至15分钟以内, 通关速度大幅提升。”孟宁欣介绍说。

  2024年,该站高效服务出入境人员 258.8万人次、交通工具67.6万辆(列)次,查验货物2105万吨,同比分别上升76.4%、158%和 9.4%,均创历史最高纪录。“科技创新和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进一步释放了通关效能。”该站边检处处长廖昌浩介绍,该站充分依托“智慧口岸”建设,建成快捷通道16条,启用智能验证台等查验设备,出台《边检机关助力口岸高质量发展七项服务举措》,推出“预约通关”“延时通关”“高峰通关提示”等服务措施,加强“农副产品绿色通道”“商品车专用通道”建设,提升通关效率,助企降本增效,确保口岸人流物流“大进大出,快进快出”。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法治
   第06版:要闻
   第07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园
   第08版:社会
   第09版:视界
   第10版:北疆文化·文物说
   第11版:资讯
   第12版:公益广告
“智慧边检”按下口岸发展“加速键”
精准护航助力企业“乘风破浪”
“普法早市”让法治好声音融入百姓生活圈
拧紧校园“安全阀”
检察履职守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示范文本让诉讼更便利了!”
司法服务再升级
执行攻坚,看通辽如何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