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目之所及皆是生机。小草新芽萌发,露出尖尖的头,揉揉惺忪的眼,探头仰望,左顾右盼。柳树吐出鹅黄色嫩芽,小小的,浅浅的,稚嫩可爱。桃花含苞待放,羞涩地躲在枝头,像少女绯红的脸颊。“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雨温柔细腻,密密斜织,轻飘飘的,薄雾淡烟似的,饱含深情浅思。雨润万物,一场春雨过后,一切都渐次蓬勃起来。
青青的草坪像绿色的地毯铺展开来,草丛中不知名的野花静静绽放,小巧玲珑,五彩缤纷。柳是春的舞者,绿纱长裙,青萝水袖,和着清风流水,伴着莺歌燕舞,扭动窈窕的柔腰,挥动纤长的手臂,演绎着欢快的春日乐章。
每年三四月份,桃花便开始次第开放。它身着浅粉的霓裳,像个娇俏的少女,袅袅娜娜立于阳春枝头,以初绽的秀颜、丰艳的诗意,一树树、一簇簇、一朵朵,在枝头绽开盈盈笑脸,只一眼就惊艳了踏春人的眸和心。微风轻摇,花香四溢,满目芳菲,满川粉红,仿佛置身仙境。芳春是被桃香装饰的梦,十里桃花,漫山遍野,灼灼其华。拈花一朵,插于发间,淡妆浓抹总相宜。我愿在桃花树下起舞,流水谱曲,春风梳妆,鸟雀和鸣,任片片芳菲落在指尖、眉间、衣袖,染一身馨香,醉一季流年。
诗人们喜爱桃花美丽鲜艳,赋予它多种含义。从古至今,描写桃花的诗句不胜枚举。周朴的《桃花》,写桃花占得初春先机,在温暖的春风中竞相开放,“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王维是诗人,也是画家,他把绚丽的颜料毫不吝啬地给了春草和桃花,把红与绿渲染得十分醒目,他写下“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染。”春暖花开时节,杜甫本想寻伴同游赏花,未能寻到,只好独自在江畔散步,被眼前灿烂的桃花吸引,写下“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丁香花紧随其后开满枝头。花色淡雅,清新高贵,香气浓郁,沁人心脾。放眼望去,紫色的花儿一团团、一簇簇,像绣球,像云雾。丁香花筒细长如丁,故得其名。其花蕾密布枝头,称丁香结,古人多以此喻离愁。李商隐《代赠二首》中“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就是描写女子不得与情郎相见的愁苦。李璟写“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内心的愁闷。走过唐诗宋词平仄的旋律,走过水墨丹青飘逸的风景。丁香姑娘飘然远去,红尘中亦有人将其反复品读,或有相同的忧愁,或有相同的惆怅。这淡雅清香的花儿,是永远不会看倦的色,是永远不会遗漏的景。以风的执念求索,以莲的姿态恬淡。结一点丁香的忧伤,凝一脂玉洁的清梦。
借一场三月未央的倾城雨,迎来一片清朗艳丽的四月天。天空湛蓝,白云柔软。垂柳拂堤,百花争艳。莺歌燕舞,鸟语花香。溪水潺潺,碧波荡漾。行至陌上,沐着温暖的春风,看着如画的风景,嗅着淡淡的花香,真有一种说不出的惬意。
春光明媚,风和日丽。走进大自然,来一场与春天的约会。踏青、跑步、爬山、放风筝、骑单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与春日对话,不负美好时光。踏青赏花、驻足拍照,用镜头记录繁花似锦的春天;约三五好友,来场骑行。春风拂面潇洒而行,可以把沿途美景看个真切;爬山远足,登高望远,俯瞰美景,放松身心。在迷人的春景中细细品味花影摇曳、杨柳堆烟;在柔和的微风中尽情享受春意盎然、暖意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