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布其沙漠是中国第七大沙漠,从前踏入这里,仿佛一头撞进了大自然严苛的试炼场,恶劣环境带来的冲击扑面而来。
如今,这片沙海之中,蓝色的光伏板连成片,板间涌动着蓬勃绿意。这样的改变发生在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蒙西新能源公司达拉特光伏电站中,现在这里已然成为能源革新的前沿阵地,更是一群青年挥洒热血、追逐梦想的广阔舞台。
“平时,电站里只有30人左右,平均年龄集中在20至30岁之间,负责5个光伏电站、2个分布式光伏,及2个户用光伏全部的运营、维护、检修。”张圣宇说。
张圣宇是一位年轻的光伏电站运行人员,每天,当第一缕曙光还未完全穿透沙漠的夜色,张圣宇和同事们就已经从宿舍起身,简单洗漱后,便快步来到值班室,仔细查看电站后台设备及各项数据是否正常。“这些数据是电站的‘生命体征’,每一个光伏组件的数据、每一个升压站电气设备的参数都要经过对比分析。”张圣宇说。
实际上,光伏电站的电量源自一块块光伏板,多个光伏板串联成光伏组串,再并联到逆变器使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转换成交流电后经过箱变进行初步升压,再统一汇入升压站后再次升压、并入电网,从而产生源源不断的电量。“就像一个金字塔,分成好多个层级。如果是层级比较高的设备出现故障,会对输送的电量产生巨大影响。”张圣宇说。
为了保障电站的运行,保证输送的电量,在遇到复杂故障时,张圣宇等一众年轻人常常一干一个通宵。
沙漠中,夏季酷热难耐,冬季寒风刺骨,再恶劣的天气也挡不住张圣宇和同事们脚踏内含钢板的劳保鞋,走一步、陷一步,满鞋沙子穿梭光伏区,挨个仔细检查各类电气设备的身影。
在沙漠中工作,远离城市的喧嚣,远离亲人的陪伴,遇到保供等重要时间节点,电站的年轻人更是不知道多久才能回一次家。“像春节、中秋这样的节假日,用电往往比较集中。万家灯火团圆时,我们通常都在值班。我在这里工作4年,也在站里过了4个年。”张圣宇说。
张圣宇深知这项工作蕴含的重大意义。“既然来了,我们就要做好本职工作,一定要在保安全的同时保电量,守护好万家灯火。”
这座光伏电站除了带来源源不断的绿电,也为当地沙漠治理提供了新思路。“光伏长城”计划是国家在库布其沙漠实施的一项宏伟的可再生能源项目,通过大规模光伏发电,将库布其沙漠地带转变为重要能源供应基地的同时,实现生态修复和经济发展。
蒙西新能源公司达拉特光伏电站作为“光伏长城”的治沙典范,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运用光伏板的遮阴效果,能有效降低地表温度和风速,显著减少地表水分的蒸发,从而为植物生长创造更为优越的环境。再加上我们创新利用的板上发电、板下修复、板间种植模式,目前,达拉特光伏电站已累计治沙1.6万余亩,输送绿电共计40.59亿度。”张圣宇说。
2019年,蒙西新能源公司达拉特光伏电站中的“骏马”电站经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世界上最大的光伏板图形电站”。鸟瞰而下,沙海中的光伏板汇集成一匹奔腾的骏马,这样的壮观场景也吸引了众多游客。
“无论是光电站的初期建设,还是如今的运营维护、治沙成效,这项工程背后凝聚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张圣宇说。
昔日风沙漫天的库布其沙漠,今朝已孕育出无限生机。那片由光伏汇成的“蓝海”之下,蕴藏着来自青年的担当与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