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河区
粮仓丰盈稳根基
□本报记者 薄金凤
融媒体中心记者 高舒 乔舒央
3月26日,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乌兰图克镇隆强村的田野里,四轮车拖着耙具在地里往复作业,整片土地焕发着盎然生机。
“我家90亩耕地计划种植葵花、玉米、番茄和小麦。目前农资储备充足,播种时需要补货,集镇上有多家农资店随时可以采购。”隆强村十组村民赵占有说。
乌兰图克镇隆强村党支部书记李伟介绍,该村现有常住居民590余户、1100余人,耕地面积2.6万亩左右,目前,春耕所需农资已到位。
农资储备库内,化肥、种子、农药分区码放整齐。乌兰图克镇西街王开明农资经销店负责人表示:“现已储备化肥1800吨、葵花种子2000袋、玉米种子5000袋、葫芦种子3000袋,当前农资价格平稳。”
“化肥储量达标了吗?”“播种机到位多少台?”在新华镇,由党员干部组成的助耕队正逐户排查。该镇镇长续龙介绍:“我们通过‘四下基层’机制收集农情信息,设法落实粮食订单,帮助农民树立稳产增收信心。”
今年,临河区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01万亩以上,春播需肥料14.06万吨,目前,生资公司已落实15.2万吨。预计全年需地膜0.52万吨,已落实地膜0.57万吨,能满足春播生产所需。
接下来,临河区将围绕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业融合化发展思路,通过“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3项措施重点发展优质粮食产业,全力筑牢“中国碗”里的河套粮仓根基。
奈曼旗
育苗产业绘春景
□本报记者 薛一群
奈曼旗融媒体中心记者 包哈斯塔娜
3月27日,走进通辽市奈曼旗八仙筒镇四林筒村,只见一座座大棚错落有致,在阳光下闪耀着希望的光芒。香瓜大棚内,温热且湿润的气息扑面而来,拌料、点籽、覆土、洒水……村民们正热火朝天忙碌着,3000余个苗盘整齐排列,嫩绿的香瓜苗悄然破土,为春耕按下“启动键”。
“早晚人工测温、定时通风,全凭‘用心’二字!”来自黑龙江省的种植户鲁龙新是远近闻名的育苗“老把式”,他采用“温水催芽+精量播种”的方式,将出苗率稳定在90%以上。鲁龙新介绍,首批60万株瓜苗4月中旬即可移栽,比露天育苗提前20天上市,抢占市场先机。这些苗将全部用于他承包的8栋春秋大棚及120亩地,预计今年香瓜产量可达350吨,纯收入有望突破45万元。
大棚不仅育出了“金苗苗”,更盘活了村集体的“钱袋子”。据了解,四林筒村通过出租大棚,村集体年增收10万元,用于修路、安灯等民生工程,让当地群众享受到集体经济增收带来的红利。同时,为附近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育苗高峰期,20余名村民日均务工收入达80元至100元。“守家在地就能挣钱,还不耽误照顾老小!”正忙着给苗盘点籽的村民王玉广说。
今年,八仙筒镇计划培育香瓜、辣椒等种苗5000万株,可覆盖2500亩种植面积。“集中育苗统一技术标准,农户自种收益更稳。”八仙筒镇副镇长王继伟表示,规模化育苗模式正成为当地春耕新亮点。
春耕热潮中,八仙筒镇46座暖棚、117座春秋棚全面发力,陆续开展育苗工作,为农产品稳定供应、农民稳步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乌达区
抢抓农时开新局
□本报记者 郝飚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随着气温逐渐回升,乌海市乌达区的春耕备耕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农户们抢抓农时,忙碌在田间地头,播种希望;政府部门则监督农资储备,组织农业专家入户“传经送宝”,共同为农业增产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3月22日一早,在乌达区乌兰淖尔镇,农户们驾驶着拖拉机紧锣密鼓地进行小麦播种。伴随着轰隆隆的机器声,拖拉机在来回穿梭,一粒粒饱满的种子顺着拖拉机后挂的播种机均匀地播撒在肥沃的土壤中。
入春以来,乌达区早动员、早部署、早安排,全力以赴抓好春耕备耕工作。乌达区农牧水务局全面核查全区农资销售门店各项农资储备情况,提示农资店加快春耕农资调运储备。该局还联合乌达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该区农资店开展质量安全检查,确保农户用种用药安全。2月份,乌达区组织镇、街道召开春耕备耕工作推进会,提前谋划部署,把握春耕时限,边播种边测绘,及时汇总上报,确保各类补贴按时发放。
为把先进科技成果和现代理念带给农民,乌达区积极开展农药减量增效、农作物病虫害防控、作物科学施肥等方面的技术培训,并组织自治区、乌海市的农业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开展春耕生产。
前不久,在乌达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李正男等专家深入温室大棚为广大农户开展了一场春耕技术培训。培训聚焦乌达区现有的特色葡萄品种,采用“理论讲解+现场实操”的创新模式,参加学习的种植户纷纷表示,种植的信心和底气越来越足了。
杭锦旗
智能农机受青睐
□本报记者 郝雪莲
杭锦旗融媒体中心记者 吴博
进入春耕备耕时节,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农机市场持续升温,各种大小型农机逐一亮相,农机设备一应俱全。
3月27日,走进杭锦旗锡尼镇的一家农机销售店,经销商正在向前来咨询的顾客耐心介绍产品的补贴政策、操作方法、安全性能等。农户们纷纷选购,为春耕生产注入强劲动能。“现在的旋耕机都配上了封闭驾驶室,还可以遥控操作,省油、省力又十分方便。”因设备陈旧打算更新换代,农民杜宽禄特地过来挑选新农机。
杭锦旗农机销售店负责人连欢说:“春耕备耕期间,我们的鑫大华播种机,还有犁、小拖拉机、旋耕机等各类农机不仅有相应的国家补贴,还有厂家的优惠,能为农牧民带来更多实惠,销量都可以。”
春耕生产,农机先行。据了解,为保障春耕服务,杭锦旗采取政策宣传、技术服务、机具储备、保养维修、安全监管等多项措施,动员广大农机操作人员及早投入春耕备耕工作。2025年计划组织动力机械14000余台,配套各类农机具18000余台、北斗导航辅助驾驶系统800余台、农机深松整地作业机械20台,并组织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12支、农机服务组织29家、农机经销企业15家、维修网点及零配件供应点10处、农机驾驶及操作技术人员5000余人投入春季生产。同时,计划引进高性能播种机、高端智能化轮式拖拉机、育苗流水线播种机、移栽机等机具近150台,助力全面实现机械化单产提升行动。
达茂旗
农资先行备春耕
□本报记者 蔡冬梅
通讯员 李亚强
三月春阳暖大地,春耕备耕正当时。3月27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包头市达茂旗农牧部门结合全旗粮油生产实际,提前谋划并以多种方式开展春耕备耕活动,积极调配春耕必需的种子、化肥、农药等物资,构建良好的农资服务网络,农资调运储备工作预计于4月中旬全面完成。
与此同时,达茂旗农牧局农牧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积极开展春季农资综合执法行动,深入农资经营门店,检查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耕物资的调配、供应及销售、经营情况,进一步净化当地农资市场交易环境,确保春季农资市场运行安全。截至目前,共出动执法人员22人次,出动车辆7台次,检查各类农资生产经营企业16家次。
据达茂旗农牧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董璞介绍,今年春耕备耕期间,积极对接各苏木乡镇统计种植意向,对接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农资经销商以及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调度农资储备情况,确保春耕备耕各类农资储备充足。
“下一步我们将引导农户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3万亩。另外我们也将在全旗推广玉米种植精准调控技术,争取亩产量较常规种植增产100公斤以上。全力打造中药材、马铃薯、优质牧草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5处。切实实现2025年粮食生产‘稳面、增产、增效’的目标。”董璞说。
凉城县
助农增产有保障
□本报记者 皇甫美鲜 通讯员 张利宁
正值春耕时节,凉城县各地农资销售点一片忙碌景象。3月27日,记者在凉城县麦胡图镇一点利农资销售门店看到,工作人员一边忙着销售,一边耐心地向农户讲解各类农资的特性功效及使用方法。该店负责人范迷宝表示:“今年化肥种类丰富,品质有保障,货源也充足,完全能够满足种植户的需求。”
春耕期间,凉城县紧紧抓住农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全力强化农资储备与调运工作,为春耕生产备足“粮草”,确保农事活动顺利开展,不耽误春耕农时。
在凉城县麦胡图镇明胜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仓库内一袋袋化肥、一卷卷地膜等农资产品摆放得整整齐齐,各类种子也是一应俱全,储备十分充足。
为助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凉城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针对农企农户多样化的信贷资金需求,特别推出“兴农快贷”信贷产品。该产品具有审批速度快、额度高、取用灵活等优点。同时,联社构建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贷款服务模式,实现“贷款业务上门办”“信贷资金现场放”,极大地方便了农企农户。麦胡图镇明胜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宋明胜高兴地说:“每年这个时候就开始筹备春耕备耕和农资采购,今年从信用社贷了100万元,不仅贷款利率下调了,下款速度也相当快。”
当前,农机销售同样呈现购销两旺的态势。在凉城县丰汇农机销售门店,各式各样的新式新质农机具琳琅满目,前来选购的群众络绎不绝,大家详细询问各种农机的功率、操作技术要点等。麦胡图镇下城路村种植户曹有焕说:“我来买台东风504拖拉机回去种地,这台拖拉机原价4万多,政府补贴5100元,这个补贴政策对咱们农民来说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