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白尾海雕现身阿鲁科尔沁

  □本报记者  张慧玲

  阳春三月,赤峰市阿鲁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大大小小的“水泡子”星罗棋布,成群的水鸟已飞越千山万水来此报到“打尖”了。

  “我们用全天候鸟类监测摄像头远程巡护到扎嘎斯台湖泊时,首次监测到了6只大鸟,后来经鸟类专家鉴定,确认是白尾海雕。”阿鲁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说。

  白尾海雕头颈部呈淡褐色,身体大多呈暗褐色,因其尾羽呈白色,在飞行中极为明显,故此得名。白尾海雕是隼形目鹰科海雕属鸟类,属大型猛禽,其生性凶猛,被誉为“鸟中老虎”,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由于数量稀少,野外遇见率相对较小,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白尾海雕主要栖息于海滨、湖泊、河流等水域附近,主要以鱼类为食,对迁徙地环境质量要求较高,它的出现是阿鲁科尔沁旗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缩影。

  近年来,阿鲁科尔沁旗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推动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同时,坚持把加强湿地保护修复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以高水平保护修复助力湿地高质量发展。持续加大候鸟及其栖息地保护力度,扎实开展候鸟种群数量、行为习惯监测调查,为候鸟迁徙保驾护航。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生态环保
   第06版:影像力
   第07版:盟市专线
   第08版:出彩
   第09版:民生
   第10版:北国风光
   第11版:文艺评论
   第12版:公益广告
治沙容不得“歇歇脚”
欢腾的西辽河
我区公布20个林木良种 助力“三北”工程建设
内蒙古草品种 “内大2号无芒雀麦”通过审定
“计划烧除”筑牢“防火墙”
青城逐绿 “碳”寻发展
内蒙古2025年新建幸福 河湖不少于20条(段)
白尾海雕现身阿鲁科尔沁
峡谷风情杨家川
内蒙古首个环境执法 裁量小程序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