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巴彦淖尔市创建包联机制 推进3个百万亩吨粮田建设

  本报巴彦淖尔4月4日电  (记者  薛来)3月31日,记者从巴彦淖尔市现代农牧事业发展中心获悉,为全力推进3个百万亩吨粮田示范区建设,该中心整合种业、农机、肥料、粮油等8个业务科室技术力量,创建“科室包联旗县区”工作模式,对口包联服务全市7个旗县区,构建起“国家科研支撑团队+市级指导组+旗县服务队+农户执行单元”四级协同机制和“一旗县一包联小组”的服务机制。

  据悉,该中心坚持“分区突破、分类指导”原则,在选址和备耕阶段,从耐密品种选择、种植密度、肥料选择、整地要求、种植时间等维度给予种植大户指导性建议。针对全市4寸、5寸玉米滚筒播种机选型采购难的问题,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专家推荐了密度种植相关农机供应企业,为区域内大面积推广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提供了农机选择,弥补了农机缺乏的短板。

  据悉,各包联小组通过“调研摸底、方案设计、技术指导、全程跟进”4步工作法,重点破解玉米密植技术推广中的土地整合、农机配套、品种选择、农民认知差异、技术执行等方面的问题,通过“百亩试验、千亩示范、万亩成片”梯度推进模式,统筹资源、因地施策,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全市单产提升注入强劲动能;中国农科院等科研团队定期开展线上线下技术培训指导,提出技术方案;市级包联小组联合旗县农技人员组建“田间管家”服务队,全程跟进服务,在关键时间节点驻点指导,确保技术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指导到每一垄田地。

  ■下转第3版  ■上接第1版

  “随着四级联动体系的启动,我市玉米密植高产技术推广进入提质扩面新阶段。”巴彦淖尔市现代农牧事业发展中心主任刘永刚表示,“我们将以示范田建设为支点,年内实现技术标准全域覆盖、农机农艺全市统一、产销服务全程贯通,让‘河套玉米’成为高产高效农业新名片,努力实现示范田目标亩产量达到1400公斤以上。”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内蒙古一季度口岸货运量、客运量实现开门红
停伐10年,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三重转变
支持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
西辽河流域治理法治化进程迈出关键步伐
2025年我区科技“突围”工程“揭榜挂帅”项目发榜
新型祭扫让思念长存
万物清明 童趣探春
赤峰市入选2025年全国公共就业 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实施城市
包头市助企行动激活市场主体“一池春水”
巴彦淖尔市创建包联机制 推进3个百万亩吨粮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