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清明假期第二天内蒙古文化场馆接待游客33万人次

  本报4月6日讯  (记者  冯雪玉  孙柳)清明假期,内蒙古各地文化场馆精心策划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吸引市民和游客参与。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了解到,清明假期第二天,内蒙古352家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文化场馆累计接待游客33万人次。

  为方便市民游客参观学习和体验,区内多家文博场馆和文化机构假日正常开放。4月4日至6日,内蒙古博物院、内蒙古科技馆、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内蒙古图书馆、呼和浩特博物馆、昭君博物院、将军衙署博物馆等文化场馆正常开放,以期市民游客走进文化殿堂,体悟北疆魅力。

  各文化场馆精心组织策划文化活动,让市民游客在假期感受浓厚的文化氛围。内蒙古文化馆开展的“我们的节日·清明节”青少年美育系列活动,采用非遗体验、红色诵读、主题观影等多种形式,为青少年搭建起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厚植家国情怀的美育实践平台。昭君博物院开展“花韵清明,古韵传承” 奔赴春天青城之约主题活动,通过制作押花书签、展示点茶技艺、绘制春日纸鸢等活动,让传统节日成为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神沃土。包头市昆都仑区文化馆举办“春和景明忆先贤 诗韵悠长颂传承”清明朗诵会,带领观众穿越千年文脉,感悟家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经济周看
   第06版:理应如此
   第07版:盟市专线
   第08版:青春号
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 论述摘编》西班牙文版出版发行
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
内蒙古九措并举推进奶业高质量发展
好政策助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科右中旗播报“村闻联播”入选乡村治理典型案例
乌海:力捧民营经济在高质量发展中“唱主角”
清明假期第二天内蒙古文化场馆接待游客33万人次
内蒙古火车“保养”进入智能化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