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齐·宝力高:马头琴之魂

  齐·宝力高
  文/李  悦  王新民

  齐·宝力高是我们的老朋友,35年前我们编剧的电影《婚礼上的刺客》,曾请他在影片中扮演了一位马头琴手。和他闲聊之中,知道他是1944年农历二月二日“龙抬头”那天出生。他的家乡是科尔沁左翼中旗。童年时,他曾是通辽莫力庙的活佛,6岁还俗回家。仿佛是上天有意要把齐·宝力高塑造成音乐家,早早地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音乐的种子,每当听到马头琴声,他就兴奋不已,陶醉其中,不到6岁就学会了拉马头琴和四胡。

  7岁那年,齐·宝力高的父亲请木匠给他做了把潮尔和四胡,8岁的齐·宝力高已经可以和民间艺人合奏几十首民歌了。1958年,14岁的齐·宝力高考上了内蒙古实验剧团,从此开启了马头琴的艺术生涯。

  在剧团,齐·宝力高最初是和著名马头琴演奏家桑都仍老师学琴,和肖老师学习五线谱。他16岁那年,团里排练歌剧,小提琴手不够,恰巧中央音乐学院利用假期开办民族班。孟和团长说:“齐·宝力高这小子聪明,让他去学小提琴吧。”就这样,每到中央音乐学院放假,他就去北京,一连去了4年。学过小提琴的齐·宝力高深深感觉到马头琴演奏方式的落后,于是萌生了改革马头琴演奏的想法。

  他认为,马头琴一定要改革,不改革就不能适应现代音乐的发展,也就不能走向世界,但马头琴改革一定要科学,要保持它原有的风格,使它的音色、音质仍然是马头琴原有的味道。

  随后几年,齐·宝力高深度研习小提琴等西洋乐器,改良了马头琴琴弓,并将小提琴跳弓、碎弓、抖弓等演奏手法融入到马头琴演奏当中,大大丰富了马头琴的艺术表现力。

  1982年,作曲家辛沪光为北京交响乐团写了一部马头琴协奏曲《草原音诗》,邀请齐·宝力高担任马头琴手。当时的琴箱面,齐·宝力高虽然已将它改为蟒皮,但受天气湿度的影响,每隔5分钟就需要重新定弦。排练中5分钟一过,齐·宝力高就要定弦。他们说:“您瞧您这个还是乐器吗?”齐·宝力高说:“不是乐器是什么?”他们又说:“您知道吗,我们这叫马头琴协奏曲,不是定弦协奏曲,你5分钟拧一次,我们100多人等你呀。”

  一下子齐·宝力高的自尊心上来了,于是下决心要解决琴箱的问题。他想到小提琴的琴箱是木制的,难道马头琴的琴箱不能也用木头做吗?他回到呼和浩特,经过反复试验,终于用梧桐木制成了琴箱,成功完成了《草原音诗》的演奏。再后来,又经过不断调整、修改,齐·宝力高最终完成了马头琴的改革,既传承了传统马头琴音色浑圆而深沉的特点,又使音域更为宽广,增强了马头琴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和马头琴如影随形近70载,齐·宝力高除了对马头琴的琴体和演奏方法进来了3次大的改革外,还创作了上百首马头琴独奏、协奏曲。他倾情创作的诸多曲目,如今已成为金曲,为世人所赏誉。尤其是他18岁那年创作的《万马奔腾》更是传遍了世界。

  在谈到创作这首名曲时,齐·宝力高感慨地说:“万马奔腾现在每天都在奔腾着,饭馆里奔腾,卡拉OK里奔腾。可是人们并不知道写出这个曲子的甘苦。18岁那年,我参加林东的一个那达慕,赛马开始,100多匹马奔腾而来要跑70公里。第一匹马是30分钟跑来了,第二匹马40分钟,第三匹马50分钟,最后一匹马一个半小时进来,那匹马跑不动了,到了插着红旗的终点处,扑通摔倒死了。小骑手抱着马痛哭,周围的人都哭了。我也哭了,我哭马多么忠诚,为了主人,一直在跑。于是,我就想写个歌颂马的曲子。当时不会作曲,我就一边拉,一边让人记下曲子,拉的当中改。”就这样,一遍遍修改,到1962年完成了《万马奔腾》的初稿。作为他的独奏曲,开始走上舞台,在演出过程中又反复修改,直到1979年,齐·宝力高带着《万马奔腾》进京参加庆祝演出,获得了演出金奖,作曲银奖。

  1986年,他在妻子的鼓励下,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支马头琴演出团队,起名为“齐·宝力高野马马头琴乐队”,结束了马头琴只有独奏和伴奏的历史,丰富了马头琴的演出形式。

  1989年,由齐·宝力高发起,成立了中国马头琴学会,通过办培训班,统一了马头琴演奏的弓弦和指法,并出版了历史上第一部蒙汉双语的《马头琴演奏法》。

  2001年,在呼和浩特成功举办了首届国际马头琴艺术节,由他创意并演奏的千人马头琴合奏曲《万马奔腾》,由此载入吉尼斯纪录大全。

  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在国家大剧院,雄浑的马头琴曲一次次响起。2005年,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音乐会,原本只请齐·宝力高一个人去演奏,但他想到跟着自己一起打拼的队员们,提出要带他的团队一起去,否则,宁愿不参加。组委会答应了他的要求,但团队的经费要自己解决。于是,齐·宝力高借够了演出所需要的费用,带着队员来到了维也纳金色大厅,成功地参加了音乐会。

  演出结束后,齐·宝力高数着维也纳金色大厅的50个台阶,哭了。他说这50个台阶正好是他一年一年走过的台阶,一路走来,有太多的不易,又有谁能够理解这位马头琴之魂呢?

  为了培养更多的马头琴演奏人才,2010年,齐·宝力高创建了国际马头琴职业艺术学院。多年来,他亲手培养的马头琴艺术人才,已经遍布世界各地。

  谈到传承,齐·宝力高对我们说:“我建这个学校不是为了挣钱,不是为了出名,我是为了马头琴,我这个老头就是为马头琴而活,为马头琴而死的。我们现在已经有200名学生,老师都是我的孙子辈的学生们,有内蒙古大学毕业的,有民族大学毕业的,我把他们都召回来,经过培训走上教师岗位,有了这支队伍,今后由他们顶替我们,一代代更新,就能把马头琴传承发扬光大。我拉了70年马头琴,现在还天天练。我知道干一件事太难了。我也知道,真正的艺术家,他要懂很多东西。我努力了70年,培养了6万多名马头琴手。我的根在内蒙古,我的魂系着马头琴,离开了大草原,我就不是我了,我的音乐也将失去。”

  齐·宝力高,马头琴之魂,他和他的琴声将永远留在草原上,留在世界上。

  (内蒙古老作家、艺术家口述史记录工程)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内蒙古·综合
   第03版:内蒙古·首府
   第04版:内蒙古·法治
   第05版:公益广告
   第06版:中国·综合
   第07版:要闻
   第08版:特别策划
   第10版:广告
   第11版:中国·关注/广告
   第12版:文化看点
   第13版:汇生活
   第14版:声音
   第15版:娱乐汇
   第16版:劲爆体坛
齐·宝力高:马头琴之魂
宋徽宗的《瑞鹤图》 是否带来了祥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