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精准帮扶 稳定脱贫

——阿拉善盟2017年扶贫开发工作综述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享受免费健康体检。
盟中心医院向帮扶的贫困户发放“就医优惠卡”。
深入帮扶对象家中了解情况。
金融扶贫采集信息。
“三到村三到户”项目发放种羊现场。
帮扶单位了解贫困户情况。
“扶贫日”举办主题宣传活动。
  □徐爱翔

  对症下药 瞄准贫困人口精准施策

  阿左旗巴彦霍德嘎查的阿王府源食品有限公司主要以加工特色手工水饺为主。几年前,牧民出身的乌日娜看准了蒙古水饺这一特色市场前景,拿出全部积蓄,成立了阿王府源食品有限公司,做起加工蒙古水饺的生意。随着订单增多,阿王府源食品有限公司面临后续资金短缺、厂房场地面积小、生产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局面。

  “关键时候,得益于金融扶贫富民工程,阿左旗扶贫办和农业银行合作,扶持给我200万的贷款,建起眼前这片1500平方米的厂房,可以同时容纳100人生产作业。现在我的企业有员工130人,很多是以前的贫困农牧民和‘4050’人员。”乌日娜说。

  阿拉善盟有阿拉善左旗和阿拉善右旗两个自治区级贫困旗,39个自治区级贫困嘎查村,扶贫对象大部分居住在自然资源匮乏,生存环境脆弱的沙漠、戈壁及边境地区,分布广而散;受立地条件限制,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滞后;资金不足、资料短缺、技术落后、疾病、子女上学等成为贫困人口返贫致贫的主要因素。任务虽重,但在盟委、行署的高度重视下,扶贫开发工作从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和生存环境,着力破解增收难题,提高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多方面入手,凝心聚力,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决定性进展。

  乌日娜的创业故事只是阿拉善盟聚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一个缩影。2017年以来,阿拉善盟根据帮扶对象实际情况,分析致贫原因,制定个性化帮扶措施,以“扶、转、救、保”等措施,量身制定脱贫方案。通过对因病、因残致贫的农牧户申请医疗临时性救助;对住在危房中的贫困户实施危房改造建设项目或进行异地扶贫搬迁;对偏远牧区饮水困难的贫困户申请实施安全饮水工程;对从事各种养殖业的贫困户发放各类农牧业补贴并提供相关技术支持;对有就业、再就业意向的贫困户提供创业培训,申请发放创业贷款,鼓励其发展沙产业和牧家游实现脱贫致富;对生活困难、缺乏劳动力的孤寡老人和残疾人定期进行实物帮扶,以保证其基本生活。

  四级联动 聚焦深度贫困精准发力

  为了将扶贫开发工作落到实处,阿拉善盟建立了四级承担扶贫开发工作机制。由盟级负责协调、组织动员、监督考核等工作的督查责任,统筹解决盟内全局性重大问题和共性问题;旗区承担任务分工、项目落地、资金筹措、资金整合、资金使用、资金监管、人力调配、推进实施等工作的主体责任;苏木镇、嘎查村两级负责贫困户识别、扶贫规划制定、到户措施落实、项目组织实施、扶贫资金监管、脱贫任务完成等工作的直接责任;由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承担帮扶责任。通过四级联动,层层明确帮扶责任,对全盟39个贫困嘎查村采取“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等措施,因户施策,量身定做脱贫计划,实现“一户一法”精准化靶向扶贫。

  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实施“三到村三到户”、金融扶贫富民和“央贷扶”工程,重点支持具有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的贫困嘎查村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沙产业、林果业和旅游业五大主导产业,让贫困人口参与受益。深化农牧区产权制度改革,探索股权量化、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建立“入股分红+保底分红+利润分红”等分配机制,建立政策对龙头企业支持力度与吸纳贫困户就业人数相挂钩的激励机制,让更多贫困人口就地就近就业,增加贫困农户的财产性收益。

  易地搬迁脱贫一批。对生存环境脆弱、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的贫困人口,结合“美丽乡村”工程的实施,科学规划实施搬迁安置。以移民安置区建设为重点,着力把移民相对集中的嘎查村打造成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亮点。努力建设一批产业发展有特色、交通设施便利、居住环境优美、服务功能齐全的移民新村,实现具有搬迁条件和意愿的贫困户应搬尽搬,确保搬得出、稳得住、有发展、能致富。

  生态补偿脱贫一批。继续落实草原奖补政策和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扩大政策实施范围。对居住在生存环境脆弱地区不愿搬迁的贫困人口实行产业发展补偿机制,对守土戍边的贫困人口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扶持力度并享受生态补偿政策。在生态脆弱地区利用地区光照资源优势实施光伏、风电扶贫项目,实现经济收入补偿贫困人口收益。

  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加大贫困地区教育水平,完善办学条件,着力发挥好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作用。深入实施“雨露计划”工程,对初高中在读和大中专院校贫困家庭的学生、职业院校贫困学生进行资助完成学业。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充分发挥现有教育培训资源的作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农牧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贫困农牧民自我发展能力。

  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对农牧区“五保”、特困老人、失独老人、孤儿和重度残疾、智障、精神病、重大疾病患者等无力脱贫特困群体,全面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实行大病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大病救助,探索财政支持贫困户购买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办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政策对贫困人口倾斜,逐步提高贫困人口的医保补助、门诊和住院治疗费用报销标准。设立贫困对象医疗救助基金。

  2017年,阿拉善盟脱贫攻坚“三到村三到户”项目重点以先建后补、资产收益、金融撬动等模式,通过有机农业、高端畜牧业、特色沙产业和休闲农牧业等特色产业带动3583户8202名贫困人口实现稳定增收,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3506万元。其中,通过发展养殖、沙生植物种植、奇石和牧家游等产业扶持153户314人;通过依托扶贫龙头企业、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深化土地托管、牲畜托养、吸收贫困户经营权入股扶持3196户7303人;通过利用金融贷款放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扶持234户585人。累计投放金融扶贫“富农贷”突破17.2亿元,中和农信小额信贷突破7741.5万元。其中,2017年当年发放“富农贷”5.8亿元,中和农信小额信贷2706.5万元。为140名中、高职贫困学生发放“雨露计划”补助21万元资助其完成学业;协助盟委统战部为69名新入学贫困大学生落实“泛海行动”扶持资金34.5万元;为66名新入学贫困大学生落实教育补助资金共计234万元。

  (本版图片均由阿拉善日报社提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阿拉善盟2017年扶贫开发工作综述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奋进新时代
   第05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06版:特刊
   第08版:收藏
   第09版:论道
   第10版:评论
   第11版:先锋
   第12版:观察·阿拉善
精准帮扶 稳定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