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兽面乳钉纹铜方鼎。
年代:商早期。
质地:青铜。
规格:通高87厘米、口长67厘米、口宽61厘米,重64.25千克。
特点:兽面乳钉纹铜方鼎,铸于公元前1400年左右,1974年出土于河南郑州杜岭郑州商城,故又称杜岭方鼎。该鼎器身呈斗形,方腹,口沿有凸棱,稍平外折,方唇,两侧沿面上有对称的圆拱形立耳,微微外张,耳的外侧面呈凹槽形,凹槽内有2道圆拱形凸棱纹。鼎腹四壁偏上部装饰带状饕餮纹8组,其中四壁中间和四个转角处各有一组。每壁的两侧和下部装饰排列整齐的多排乳钉纹。下承4个圆柱形上粗下细的空足,每个足表上方环绕饕餮纹2组,偏下部又各饰凸弦纹3周,足底圆鼓凸起。腹底及足表皆有烟熏痕迹。
渊源:鼎是古代烹煮、盛放肉食之器,“尝一脔肉,知一鼎之味”。鼎也是祭祀仪式中的重要礼器。杜岭方鼎是我国目前发现时代最早的巨形方鼎,制作精致,花纹朴实。方鼎系采用多范分铸而成,与商代后期用腹外范四块整铸法不同,说明当时已具备了熟练的铸造技艺。
青铜时代的范铸技术,器物成型有浑铸法和分铸法两种。浑铸法,是指仅通过一次浇铸即可铸出一件完整器物的成型方法。分铸法是指分两次或多次浇铸才能铸出一件完整器物的成型方法。对于造型和纹饰较为复杂的器物,常需采用分铸法铸造。该鼎采用多范分铸法,即一件铸器各部位并不是一次浇铸制成的,而是分别铸成,以铸接的方法使之结为一体。这主要是由于杜岭方鼎造型复杂,不能将全器所有部位皆由一组块范一次浇铸成型,不得不制造多组块范分别铸造再接合为一体。具体做法是预先将铸件通体划分为若干个部位,按次序依次铸造,铸下一部位时因预先的结构设计而实现与上一部位铸合,从而相互结为一体。
商代前期青铜器的特点是胎壁薄,平底器较多,器表以单层凸起的兽面纹和弦纹为主,没有地纹。杜岭方鼎的形制结构和纹饰与以上特点基本吻合,但器型之大气雄浑,世所罕见,呈现一派王者风范,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也表现出中国商代古人的聪明和智慧。
点评:杜岭方鼎不只是早商的一件青铜重器,更是中国乃至世界于人类的青铜时代,所创造的第一座青铜文明纪念碑——杜岭方鼎是人类所能认知的年代最早、体量最大、铸造最为完美、保存最为完整的青铜重器,比我们熟知的后母戊鼎要早300年。杜岭方鼎也是目前发现的最早装饰饕餮纹与乳钉纹的中国礼器——这“礼”,现在还活在中国的大地上,活在中国人的心中。
藏所:河南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