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华夏文明形成发展的关键区域,也是东西方文明交流交融的重要舞台,其独特多样的文化资源为考古工作提供了广阔空间。今年以来,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院持续推进“考古中国—红山社会文明化进程研究”项目,老哈河流域宁城地区先秦时期遗存考古调查稳步推进,累计调查面积200平方公里,调查遗址数量61处。柳河流域库伦南部地区先秦时期遗存考古调查取得突破性进展,累计调查面积240余平方公里,调查先秦遗址数量168处,■下转第4版 ■上接第1版 其中160处为新发现遗址。柳河上游发现的众多青铜时代早期遗存彰显出后红山文化的青铜时代早期西辽河流域社会文明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彩陶坡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阶段性成果,累计勘探面积7万余平方米、发掘面积1322平方米,出土的龙形蚌饰印证了红山文化先民对“龙”信仰的普遍性,也为红山文化申遗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年持续开展“考古中国—河套地区聚落与社会研究”后城咀石城考古发掘工作。新发现龙山时代连间式房址、院落以及石质的护坡台基组成的高等级建筑群及地下通道等建筑20余处,对于探究河套地区文明化进程、中国北方地区早期城市的建制以及内蒙古中南部地区与中原地区的考古学文化的交流、交融有着重要的意义。
后城咀石城周边区域调查工作基本完成,辨明石城周边存在其他石质建筑和居址,举办了由国内顶尖学术单位、学者参加的课题项目推进会,为下一步深入探索中国北方地区早期城市和军事防御体系的建制,阐释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的文化基因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