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乌海“以废治废”让渣山披绿重生

加快落实“五大任务” 推动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郝飚

  初夏时节,草木葱茏。来到位于乌海市海勃湾区骆驼山矿区的亨利煤矸石渣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现场记者看到,一片片绿色在煤矸石渣山边坡蔓延,苜蓿、柠条等植被顽强地从土中冒出了头,曾经满目疮痍的渣山正在披绿重生。

  “没治理前这里可是另外一番景象。”海勃湾区新工业建设投融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郝宇世告诉记者,曾经的亨利煤矸石渣山分布着20多处自燃积火点,自燃的煤矸石不仅让这里地表温度达到了90℃至200℃,而且自燃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严重污染着大气环境。

  为贯彻落实乌海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和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的目标任务,2023年6月,海勃湾区将亨利洗煤厂历史遗留煤矸石渣山综合治理项目列为应急工程,由乌海市生态环境局海勃湾区分局牵头,海勃湾区新工业建设投融资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修复治理。

  治理这座“火焰山”的第一步便是灭火降温。在这过程中,不起眼的工业固废——粉煤灰“大显身手”,成为了灭火降温“利器”,有效实现了“以废治废”。

  治理初期,海勃湾区新工业建设投融资有限责任公司就与重庆交通大学设计院开展合作,结合亨利煤矸石渣山实际情况,选择灌浆灭火法作为灭火方案。

  据郝宇世介绍,治理过程中,他们首先会在煤矸石渣山堆上进行打孔,随后将以粉煤灰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灭火浆液注入孔洞内,随着浆液在矸石山内部扩散、凝结,火源也渐渐被隔离、扑灭。

  同时,他们还在煤矸石渣山表面覆盖粉煤灰来隔绝氧气。“矸石层每重构3米,我们便会覆盖50厘米的粉煤灰夹层,以此反复碾压来隔绝氧气,以此消灭着火点。”郝宇世说。

  据介绍,整个治理区共计有12万平方米,共使用了近6万立方米的粉煤灰,既实现了工业固废的有效利用,也为乌海市矿区渣山治理提供了有益探索。

  随着这座“火焰山”着火点全部清零,高温地表也恢复到正常温度。为了能够达到更好的修复效果,使得这座矿山常绿,施工团队还选择了适宜生长的草籽进行撒播种植。

  “亨利煤矸石渣山的有效治理不仅消除了自燃风险和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的隐患,也减少了空气污染,使风蚀沙化和水土流失情况得到有效遏制,极大地改善了地区生态环境。”乌海市生态环境局海勃湾分局副局长陈煜说,后续这里将为光伏新能源等产业提供16万平方米的清洁建设用地。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社会
   第05版:经济周看
   第06版:出彩
   第07版:理应如此
   第08版:出彩
乌海“以废治废”让渣山披绿重生
去年我区17万余人次老年人参与赛事交流活动
内蒙古青城乳业交易中心开市运营
锡林郭勒羊区域公用品牌新成员在北京认定
驰骋赛场 青春飞扬
打造诚信建设工程的“昆区样板”
百余名专家学者共话诚信北疆
巴彦淖尔市建成单体最大沙生灌木繁育基地
本报职业道德监督热线
制作蚯蚓塔
千里边疆共同守护
简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