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驼乡漠警聚力绘制民族团结同心圆

  □本报记者  刘宏章  通讯员  旷靖

  夏日炽热的阳光照耀着额济纳广袤的大地,牧民们又迎来了剪驼毛的季节。5月28日一大早,阿拉善盟额济纳旗黑鹰山边境派出所的民警就来到了辖区牧民吉日嘎拉家,帮着牵骆驼、绑驼掌、剪驼毛,忙得不亦乐乎。“我家养了100多峰骆驼,由于人力有限,每到剪驼毛的时候,边境派出所的民警都会主动来帮忙,原本我们老两口需要干一周的活,在他们的帮助下一天就能干完,太感谢民警同志们了。”看着民警们忙碌的身影,吉日嘎拉激动地说道。

  其实像这样为民办实事的场景,在阿拉善边境管理支队各个派出所每年都在上演。驼铃悠扬,警歌嘹亮。多年来,阿拉善边境管理支队民警扎根大漠驼乡,守护边境平安、真情为民服务,在壮阔的驼乡大地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团结赞歌。

  大漠辽阔,云海苍茫。5月22日,正值自治区“民族政策宣传月”期间,阿拉善盟赛汉陶来苏木牧民图雅家的蒙古包中,飘出阵阵奶茶香,阿拉善边境管理支队的民警正向图雅及周边牧民宣讲民族团结政策。

  “图雅姐,现在苏木为了鼓励配套建圈和购置驼羔,都有相应的补贴政策了。”宣讲现场,民警们以流畅的蒙古语,将政策内容一一解读给牧民们听。图雅原本略带疑惑的脸庞,在民警们的耐心讲解下逐渐绽放出欣慰的笑容。这种将政策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的宣讲方式,让牧民们更易于理解接受,也赢得了他们的一致好评。

  阿拉善盟是一个集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等28个民族共同生活的多民族聚居区。其中蒙古族占总人口的绝大多数,了解民俗对于民警们来说,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了更好地服务牧民群众,该支队鼓励民警们熟悉少数民族的常用礼仪和民俗习惯。通过编印下发《常用蒙语300句》学习资料、举办民俗学习班等举措,让民警们能够更好地与牧民群众沟通交流。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阿拉善边境管理支队党委始终坚持的宗旨。“有困难找移民管理警察”,这是阿拉善边境群众常说的一句话。

  “恩图哥,我们今天去阿左旗,帮您把奇石拉过去。”5月24日清晨,银根苏木牧民恩图格日乐看到信息后,立即整理了一批准备销售的奇石。随后,该支队民警将这些奇石搬上车,运往260公里外的集散点。

  看着警车在戈壁滩上越行越远,恩图格日乐感慨万分:“牧民们不论遇到大事小事,民警们总是尽心尽力地提供帮助。”

  阿拉善盟有着16.8万平方公里边境管理区,结合当地地广人稀等实际情况,该支队紧贴牧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以基层派出所为点位,建立“戍边夫妻警务室”“党员便民服务车”“爱民医疗室”“牧民驿站”等,将服务触角延伸到群众家门口,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巡边开始!”5月26日清晨,一声洪亮而有力的命令响起,阿拉善边境管理支队阿右旗边境管理大队联合驻地党委、护边员及多家企事业单位组成的“漠北驼铃”护边队,将对边境重要通道、铁丝网围栏及监控设施等进行巡逻踏查。

  阿拉善边境线长约735公里,无天然屏障、监管难度大。面对复杂多变的边境形势和繁重艰巨的管控任务,该支队依托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机制,探索“组织联建、治理联抓、资源联享、平安联创”模式,形成“党委领导、支队牵头、部门协同、军警民联动、社会参与”的边境管控格局,实现了“以点控线、以线护面、以面保点”的边境管控目标。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该支队还充分发挥边境一线牧民人熟、地熟、情况熟等优势,推行完善边民群众守边戍边政策举措,组建居边护边堡垒户34户,发展护边员312名。联合退役军人事务局在6个边境苏木镇组建6支80名队员的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依托边境前沿的居边护边堡垒户、抵边警务室、“漠北驼铃”护边队等管控点位,带动辐射500余名居边群众加入联防共治,形成“户户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的管边新格局。

  如今的驼乡大地,呈现出一幅生机勃勃、和谐共融的民族团结生动画卷。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2024年全区“安全生产月”活动在呼和浩特启动
驼乡漠警聚力绘制民族团结同心圆
内蒙古10家单位上榜
“和美北疆 守望相助”——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基层行活动走进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
自治区红十字会开展血液病患儿慰问活动
包钢成为世界钢铁协会《可持续发展宪章》成员
全区职工美术书法摄影展开展
多彩过“六一”
书香庆“六一” “悦读”伴成长
“青年味”讲述 “青春气”激扬
移风易俗树新风 乡村文明崭新颜
本报职业道德监督热线:0471-6635350或0471-6659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