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技创新激发澎湃动力

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清华大学等科研院校,成功研制出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一举打破高端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挤压技术的国际垄断,使我国的重型装备及巨大结构的设计制造水平实现了跨越,在大规格粉末高温合金挤压开坯等难变形金属重型挤压工艺上实现突破,为我国航空航天等关键制件加工提供了制造母机,被列为国家新时期十大标志性装备之一。
内蒙古北方重型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载重110吨无人驾驶电动轮矿用车NTE120AT,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第三个进入无人驾驶矿车研究领域的国家。此外,TR50E纯电动矿用车是全球首台45吨级纯电动矿用车,NTH150氢动力矿用车是世界首台136吨级氢燃料电动轮矿用自卸车。图为北方股份为澳大利亚定制出口的NTE360A电动轮矿车下线。
包头市在稀土永磁、储氢、抛光、催化、合金等新材料领域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产品,成功研制出全球首款“Halbach阵列的盘式无铁心稀土永磁风力发电机”,稀土抛光粉产品粒径达到纳米级,高纯稀土金属项目突破稀土在钢中规模化工业应用时存在的瓶颈,填补国际空白。电声类磁性材料、磁组件等产品同行业市场占有率50%以上。图为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研发的“全国首台套固态储氢系统示范装置”。
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研究员路战远主持的“北方农牧交错区风蚀退化农田地力培育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实现了农田地力止损的新突破;创建了多路径地力定向培育关键技术和轮耕沃土新制度,破解了风蚀退化农田“用、养”失衡的难题;集成创建了不同等级退化农田地力培育与产能提升技术模式。成果累计推广2亿多亩,增产粮食200多亿斤,增收节支230多亿元,为推动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区退化农田治理和地力培育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和自治区科技进步特等奖。图为路战远研究员带领团队开展田间研究。
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喜和教授带领团队持续推动高端奶牛种源挖掘及高效繁育关键技术创新,自主培育的高端种公牛品种的遗传水平进入国际第一梯队,创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奶牛超级性控冷冻精液”“高产奶牛性控胚胎”已累计在全国5000余个规模化奶牛养殖牧场繁育良种奶牛母犊超过300万头,性别控制准确率达到90%以上,为行业新增产值150亿元。图为李喜和教授与团队进行性控冷冻精液研发。
内蒙古农业大学张和平教授主持的“优良乳酸菌种质资源挖掘与产业化关键技术创制及应用”项目,建成全球最大乳酸菌种质资源库和基因组数据库,实现了我国乳酸菌菌种的自有化,创建了国内最大的原料菌粉生产基地,催生了中国乳酸菌产业第一股,实现了乳酸菌在制剂制造、乳品加工和奶牛养殖的创新应用。近3年重点应用的企业产生效益175.42亿元,打破了国外菌株、技术和产品垄断,扭转了我国乳酸菌长期受制于人的局面。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图为张和平教授带领团队开展乳酸菌有益代谢产物研究。
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与我区科研单位合作,经过43年的杂交改良、横交固定和持续选育,成功育成了生产性能突出、遗传性能稳定,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专门化肉牛新品种“华西牛”,一举打破了当前我国肉牛核心种源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是我国种业翻身仗的代表性成果。图为“华西牛”种公牛。
内蒙古赛思普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区内外高校院所,围绕新一代氢基熔融还原低碳冶炼技术展开联合攻关,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台套核心装备18项,实现了关键设备及零部件完全国产化,为我国钢铁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路径。图为氢基熔融还原冶炼生产线。
蒙草生态建成国家林草种质资源库内蒙古分库、特色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库,收存植物种质资源2200种、6万份,标本15万份,土壤150万份;引种驯化乡土植物200种,审定认定国家及自治区草品种39个,通过“保育繁推”一体化体系,形成了集“植物科研+技术输出+种业基地繁育+草种生产加工+生态修复”为一体的产业链,相关成果广泛应用于“三北”工程攻坚战、敕勒川草原、巴彦淖尔盐碱地生态修复、扎赉诺尔矿山生态修复等场景,因地制宜探索出大规模草原、荒漠生态恢复,矿山、废弃地治理等精准生态修复的“蒙草”模式。图为运用人工干预+自我修复生态循环模式精准修复的敕勒川草原。
内蒙古伊泰集团参与完成的“4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成套技术创新开发及产业化”项目,使我国具备了向国外成套输出大型煤制油化工技术和装备的能力,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图为伊泰集团16万吨煤间接液化工业化示范生产线全景。
  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我国和世界发展的历史新方位,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部署推进一系列重大科技发展和改革举措,走出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乘着时代的东风,地处祖国北疆的内蒙古,科技强区建设蹄疾步稳。以科技“突围”工程为核心的创新布局加快构建,战略科技力量不断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更加稳固,东西部合作“朋友圈”越来越大,创新资源加速集聚,核心技术实现突破,高技术领域成果竞相涌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明显加快。创新环境不断优化,政策体系日益健全,科技改革全面发力,科技投入逐年递增,创新潜能与创新活力进一步释放。

  浇灌创新之树,结出累累硕果。向高攀登,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向上飞跃,未来产业布局建设;向绿迈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内蒙古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科技创新正迸发出澎湃动力。

  (本版图片由自治区科技厅提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出彩
科技创新激发澎湃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