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风劲潮涌奋楫先 扬帆搏浪启新篇

——通辽市全面深化改革的生动实践
通辽新城区。
新城第一小学。
山林保护及“地铁”协作东四盟市检察长交流会商会。
科尔沁马拉松欢乐开跑。
龙马高端装备制造基地。
科左中旗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开鲁生物医药开发区。
  □郭春明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通辽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决策部署和自治区工作要求,聚焦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以变革性实践跑出了经济社会发展加速度,增进了民生福祉,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通辽新篇章注入了强大动力。

  扛牢全面深化改革重大政治责任

  通辽市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坚持用改革的思维和举措抓改革任务落实,把统筹协调、指导服务贯穿到改革谋划部署、落地见效的全过程,形成市委深改委统筹全局、市级领导领衔推动、基层单位探索创新纵向贯通,市委改革办、专项小组横向协同的工作推进机制,推动各项改革落实落细、高质高效。

  严格对标对表,抓好改革谋划。通辽市委深改委坚决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一体学习贯彻、一体推进落实,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把传达学习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精神固化为市委深改委会议首个议题,对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的改革方案,加强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好党中央改革决策部署。10年来,通辽市委深改委(领导小组)共召开会议42次,部署实施改革任务2220项,坚决做到了中央有部署、通辽有行动。

  坚持上下联动,压实主体责任。制定通辽市委深改委工作规则、专项小组工作规则,健全“深改委成员领衔推进重大改革、专项小组分块把总、牵头单位主体推进、参与单位全力配合”落实机制,建立“一把手”亲自抓改革工作机制,出台旗县市区和市直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亲力亲为抓改革工作实施意见,定期听取专项小组组长、旗县市区“一把手”改革工作述职,切实以“关键少数”推动改革举措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鼓励基层创新,激发社会活力。通辽市委深改委积极推动顶层设计与基层首创良性互动,坚持把国家、自治区试点作为抓落实的重点,鼓励基层因地制宜敢闯敢试,共组织召开全市全面深化改革现场推进会、观摩会11次,及时总结推广各地有特色、有突破的改革经验,努力打造一批叫得响、可复制、可推广的“通辽经验”。10年来,共实施国家级试点改革46项,自治区级改革试点78项,编印《通辽市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汇编》,总结提炼《通辽市积极推进农村牧区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助力乡村振兴》《通辽市以绿电替代推动铝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打造霍林河地区“绿电铝之城”》《开鲁县探索整县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环节托管模式》等改革创新案例176个。公积金不见面审批改革被住建部点赞推广,奈曼旗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昂乃实践”、开鲁县羊草产业育繁推一体化改革、以实干担当考准考实干部政治素质等一大批创新做法得到自治区党委改革办充分肯定。

  健全推进机制,狠抓改革落地。通辽市委深改委建立上下贯通横向联动的改革落实机制,出台全面深化改革督察办法、改革考核办法,实行“三督一办两单”工作机制,探索将改革任务纳入市委巡察范畴,按月调度盘点,以督促改、以巡促进、以考增效,切实打通改革落地“最后一米”。10年来,围绕农村牧区综合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公立医院改革、科技体制改革等重大改革共开展23次专项督察,对“三权分置”、非公经济高质量发展等11项重大改革试点实行挂牌督办。创办“通辽改革”微信公众号,常态化推进改革“微发布”,开设“非凡十年话改革”“改革攻坚进行时”“改革创新榜”等专栏,大力宣传中央改革决策部署和通辽市改革的创新实践。围绕冷链物流发展、绿电替代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科尔沁沙地治理模式研究等改革课题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77次,撰写调研报告近百篇,编发《改革动态》375期,刊载各类信息5600余条。

  改革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

  用改革的办法推动发展之变。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向最关键处发力、向最核心处突破,以改革之力破困局、应变局、开新局。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减税降费,构建“链长+链主”协同机制,运用“链式思维”促进产业升级,着力接链、延链、补链、强链,推动实现由“体量优势”向“质量优势”跃升,加快建设绿色铝镍硅新材料、玉米生物科技、农畜产品加工等百亿级、千亿级产业集群。霍林郭勒市绿色铝基新材料产业集群、开鲁县玉米生物产业集群获得自治区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称号。推进实施服务业攻坚突破三年行动,入选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城市、国家粮食物流核心枢纽城市,列入全国第三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深化能源管理机制体制变革、供给端改革、消费端改革,有序推进增量配电试点改革和区域微电网建设,推进新能源开发和装备制造融合发展,全力创建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市。新能源装机目前超过千万千瓦,装机比提升至51.3%,绿电占比达到22%。启动财政股权投资试点,设立高质量发展基金,成立通辽市担保集团,在全国首创“结算贷”“保险贷”模式,成功获批中央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城市。10年来,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500亿大关,加快向2000亿大关挺进,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百亿大关,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5.3:30.6:44.1,实现由“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变。

  用创新思维激活动力变革。推进科技体制重塑性变革,成立全区首家科技银行,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行动,深化财政科技经费分配使用机制改革,培育建设各类创新平台82个,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21家,2023年度技术合同成交额首次突破亿元大关。高标准建设自治区玉米、肉牛种业技术创新中心,在全区率先推行“肉牛科技服务驿站”模式。中药(蒙药)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获批全国首个地级市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重点实验室。霍林郭勒市被列为全区首个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

  用有解思维促进营商环境迭代升级。门好进了,脸好看了,老百姓办事更加方便,企业项目审批更加快捷高效,12345热线有诉必应有件必回……这是通辽市用改革的办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10年来,通辽市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连续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攻坚年、争优年、创新突破年行动,挂牌成立通辽市行政审批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提速再提速。首创“移动直播+云帮办”服务模式,在全区率先实施“二十五证合一”商事制度改革,政务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在全区率先通过国家验收,营商环境综合排名实现了由全区倒数向第一方阵逆转,被国家确定为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改革示范城市,荣膺“2023中国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城市”。全市市场主体突破32万户,切实以营商环境的“源头活水”激活了高质量发展的“一池春水”。

  用开放思维突破困局。放大区位交通优势,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坚持项目为王、招商为要,创新开展专业招商、绿电招商、协会招商、基金招商,优化“项目管家”服务机制,毕氏集团毕氏经安镍循环产业园、龙马集团蒙东风机装备制造基地等一批大企业、大项目落户通辽市,全市近10年引进到位资金3687.44亿元。坚持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变革,积极参与吉南辽北蒙东六市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区域合作和蒙冀辽吉八市文旅高质量发展联盟,被确定为“全国自驾游目的地试点城市”,成功获批蒙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通辽至沈阳、通辽至北京高铁相继开行,在全区率先进入高铁时代。建立“商务引领+通关便利+税务服务+金融支持+外贸企业”“4+X”工作机制,开通“通满欧”跨境货运班列和大连港集装箱班列,通辽保税物流中心(B型)获批设立,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正式启用,旗县市区全部实现出口零的突破。

  用改革举措赋能乡村振兴。聚焦“一粮”“一牛”加快现代农牧业强市建设,粮食生产实现“二十连丰”,玉米单产连续刷新东北春玉米区纪录,浅埋滴灌高效节水模式在全区推广,农业社会化服务蹚出“通辽路径”。成立全区首家肉牛科学院和院士工作站,完善支持肉牛产业发展政策体系,打造全国肉牛产业第一重镇,优质肉牛存栏385.8万头,“科尔沁牛”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通辽肉牛”品牌价值稳居全国畜产品区域品牌首位,被命名为“中国草原肉牛之都”。科左中旗现代农业产业园晋升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开鲁县入选国家级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自治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成功打造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开鲁样板”。

  哪里有瓶颈制约,哪里就是改革的主攻方向。从农牧大市到农牧强市,从倚能倚重到绿能替代,从省域副中心城市到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十年风雨兼程,十年勇毅奋进,一块块“硬骨头”被啃下,一个个“老大难”问题被化解,全面深化改革为通辽市爬坡过坎、滚石上山,为通辽市突破困局、跨越追赶,提供了改革智慧、贡献了改革力量。

  改革增进了民生福祉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孩子上学有着落,看病不再难,养老不用愁……这是人民群众最朴素的追求,也是改革的价值取向。10年来,通辽市始终将人民福祉作为衡量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尺,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用暖心的改革托举起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

  聚焦“摘穷帽”。建立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机制,全市22.4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6个贫困旗县和626个贫困嘎查村全部摘帽出列。截至2023年底,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504元。科尔沁区育新镇、开鲁县东风镇等4个镇获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科左后旗获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扎鲁特旗百姓议贫会制度获全球扶贫优秀案例,库伦旗被列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龙头企业联农带农模式助力乡村振兴”入选第四届国际减贫案例。

  聚焦“稳就业”。推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打破城乡二元体制,综合推出创业贷款、项目扶持、技能培训、兜底安置等支持政策,建成全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就业创业培训指导中心,在全区率先实现“零工市场”旗县全覆盖。2014年以来,年均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2万人、农牧民转移就业40万人以上。

  聚焦“兜底线”。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93.5万,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64.8万。连续10年提高城乡低保标准,目前保障人数达到19万。深入推进养老服务体系改革,建成运营通辽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已基本建立。

  聚焦“上学难”。在全区率先出台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起始年级全面推行“阳光招生、均衡分班”,“双减”政策全面落地,民族语言授课学校全面推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进实施主城区新增学位三年攻坚行动,新增学位、园位4320个,全市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7.58%。8个旗县全部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评估认定。成立乡村振兴学院,组建职业教育联盟,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创建了28个自治区级骨干、特色、创新型专业。

  聚焦“看病难”。在全市公立医院协同推进取消药品加成、服务价格调整、医保衔接、医疗控费、财政补偿综合改革。重大疫情防控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应急物资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全方位维护和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率先推行医保DIP支付方式改革,推动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群众就医获得感明显增强。大力推进分级诊疗,建设2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组建7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库伦旗列入首批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建成通辽市人民医院新院区,加快打造自治区区域医疗中心,旗县级医院整体达到二甲以上水平。通辽市被确定为第四批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成功创建为全国基层蒙中医药工作先进市,入选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

  今天的通辽,零工人员再也不用“路边蹲活”,孩子们能上“家门口的好学校”,群众就近就能获得更高品质医疗资源,公共文化服务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城市更新行动和温暖工程让城市更有温度……一桩桩民生“小事”,一次次成为改革发力点,践行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郑重承诺。

  改革擦亮了生态颜值

  从实施“双千万亩”工程到“山水工程”再到科尔沁沙地歼灭战,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到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再到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绿进沙退,舍饲圈养,行走在科尔沁大地,处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10年来,通辽市忠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全生态”治理,科学擘画“南治沙、中节水、北保护”生态格局,健全四级林草长制、河湖长制体系,建成使用自治区首个盟市级高分卫星分中心,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全市已建成自然保护区66个、自然公园14个,西辽河主河道断流20年后再次实现生态水量回补,2066万亩严重沙化土地、900多万亩水土流失土地得到有效治理,科尔沁沙地实现了全区域绿化速度高于沙化速度,在全国四大沙地中率先实现了良性逆转。

  今日的通辽市,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9%,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9.5%,草原植被盖度提高到64%,被确定为“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唯一地级示范市,列入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获得“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地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市”“全国造林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荣誉称号。

  改革提升了市域治理效能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从获得地方立法权到出台五年立法规划,从线下“圆桌会”到线上“议事群”,从组建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到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到推进“无讼无访”嘎查村(社区)双建……10年来,通辽市以平安通辽、法治通辽建设为主攻方向,持续推进民主法制领域改革和司法体制改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民生改善,社会环境和法治环境持续向好。

  民主法制体制改革深入推进。通辽市人大常委会立法、监督等工作机制更加健全完善,出台全国首部极端天气应对创制性地方立法《通辽市极端天气应对条例》、自治区首部移风易俗地方性立法《通辽市移风易俗条例》及《通辽市城市供水条例》等13部地方性法规。协商民主制度更加健全,政协委员联络服务、协商在基层等做法走在前列,民主与民心更加相通。有效拓展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民主新路径,创新开展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改革,经验做法被《人民日报》《中国县域经济报》刊发。高质量完成党政机构改革任务。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全力争创国家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科左中旗、库伦旗成功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旗。

  司法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扎实推进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在全区率先建立刑事、民事行政和公益诉讼“三检合一”新型办案模式,率先开展行政案件异地交叉多点集中管辖,奈曼旗公安大部制改革被公安部点赞推广。市旗两级实现“一个执法领域一支队伍管执法”。科尔沁区“沁快办”、霍林郭勒市“霍速办”获评“全区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

  社会治理能力大幅提升。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创建全区首家金融纠纷调解中心,实现市旗镇村四级法律顾问线上线下全覆盖。创新“三建六进”社会心理服务新模式、“复苗工程”未成年人保护新格局、“代跑代办”信访新举措,成功打造“和合无讼”诉源治理“通辽模式”,被央视、《法治日报》《人民法院报》等专题报道。成功创建第二批市域治理现代化合格城市。库伦旗获评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事心双解”矛盾调解工作法被自治区评为全区“枫桥式工作法”典型。

  改革增强了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自觉

  作风更务实,政风更清爽,民风更淳朴,这是外来客商对当下通辽之变最直白的评价。

  党的建设直接决定着一个地方的党风政风,深刻影响着一方地方的社风民风。通辽市聚力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以党建“第一责任”引领和保障发展“第一要务”,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10年来,高质量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等集中性学习教育,以最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一刻不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健全专业化培养、干部选用、考核识别、从严管理机制,出台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办法、“1+4”年度考核工作体系等,完善促进干部担当作为正向激励和反向惩戒机制,为敢闯敢干者“撑腰鼓劲”。构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大力整治“三多三少三慢”和“慢粗虚”等顽疾,驰而不息纠四风树新风。制定出台人才新政,完善人才服务全程闭环运作机制,组织实施“鸿雁回通”行动,“组团式”帮扶对接服务改革成效在《党建研究》《内蒙古工作》刊发。

  持续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完成市旗两级监委组建挂牌,完善纪检监察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实现派驻监督全覆盖。深化“组组”协同监督、“室组”联动监督、“室组地”联合办案、“室组地巡”协作配合改革,推动完善纪检监察专责监督体系、党内监督体系、各类监督贯通协调机制,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制度创新。推动巡察向村级党组织延伸试点改革,高质量完成巡察全覆盖。深刻汲取塌方式腐败惨痛教训,健全政治生态分析研判机制,实施“清风引领”系列行动,深入开展以案促改净化政治生态集中专项行动,正本清源,激浊扬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持续巩固。

  改革未有穷期创新永无止境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总目标,明确了路径任务和重点举措,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通辽市将认真对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要求,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重大原则、重大举措、根本保证,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持续增强“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与担当,聚力打造“出圈出彩”的改革特色与亮点,全面凝聚“协同高效”的改革共识与合力,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在通辽市落地落实、见行见效。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通辽市全面深化改革的生动实践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出彩
   第05版:要闻
   第06版:通辽
   第08版:理应如此
风劲潮涌奋楫先 扬帆搏浪启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