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躬耕北疆 强国有我

  □本报记者  刘志贤

  黑发积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时序更替,第40个教师节如约而至。

  目前,内蒙古有31万余名专任教师,他们躬耕教坛,在强国建设、强区建设的感召下,化作一匹匹奔腾的蒙古马,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孜孜不倦、无怨无悔。

  有这样一群人,几十年如一日扎根乡村,托起乡村孩子的梦想与未来。

  在二狼山脚下临河区第二中学这所农村学校,2024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贺来虎一干就是33年,他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因材施教,激发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帮助农村孩子们树立自信心。由于教学业绩突出,好多城里名校点名要他,但他却说:“我就是从农村出来的,我深知农村孩子读书的不易,为农村孩子的教育尽点儿力是我一生的追求!”

  在边陲小镇兴安盟科右前旗索伦中学,全国模范教师刘玉忠迎来了他的第40个教师节,这也是他从教的第40个年头。1985年,师范学校毕业的他来到学校时,整个校园只有三间平房,没有围墙,校园内蒿草丛生。当年和他同批分来的两名教师不到一年就走了,而他却通过不懈的努力,让当年的乡村小学校成长为现在的兴安盟名校。

  ■下转第4版  ■上接第1版  

  有这样一群人,深耕职业教育“蓝海”,努力成为大国工匠,更培养大国工匠。

  全国“最美教师”、包头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王文山,从车间工人走到高校教师岗位,他潜心研究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开发焊接实训项目30余项,独创“五步教学法”与“五度操作法”。多年来,他带出了包括自治区劳动模范、北疆工匠等多名高技能人才,被誉为“复制劳模和工匠的人”。他积极参与行业企业员工培训、技术攻关等对外服务,先后主持完成链轮环修复项目,累计为企业节约资金7800余万元。

  全国模范教师、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实习实训指导教师雷彪,任教17年来,坚持做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教师,是自治区职业院校首位“北疆工匠”获得者。他先后完成了四爪卡盘丝杠孔改进等67项技术革新项目,获得国家专利15项,获得国家级、自治区级数控技能大赛奖项13项。他倾尽所能将掌握的操作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同事和学生。他还8次赴非洲为肯尼亚、赞比亚等国家培养技能型人才,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

  有这样一群人,捧着一颗赤诚之心,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科技报国。

  1958年,北大毕业生罗辽复毅然来到刚建校的内蒙古大学,从此,他把根深深扎在了边疆。60多年来,他克服重重困难,把满腔热血倾注在教书育人、科学研究上,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特别是为内蒙古培养了一批从事理论物理和生物物理研究以及物理学基础教育的教师。如今,89岁高龄的他尽管已经没有教学任务,但仍坚持在家搞研究。

  35年如一日,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张和平行进在寻“菌”路上。他带领团队累计从全球32个国家采集自然发酵乳制品等样品6202份,从中分离、鉴定和保藏了47573株乳酸菌菌株,建成全球最大、种类最全的原创性乳酸菌种质资源库,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优良菌种的垄断,让中国乳企用上“中国菌种”。

  还有这样一群人,用爱心、耐心、恒心,守护着一个个“折翼的天使”。

  内蒙古首届“最美教师”提名奖获得者、赤峰特殊教育学校康复部教师张欢欢,从事3至6岁听障儿童康复事业18年,用康复技能与创新意识教听障儿童听声音、学说话,帮助听障儿童跨越残缺障碍。听力语言康复训练是一项十分繁重、艰苦的工作,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执着的敬业精神,从教以来,她先后对50余名听障儿童开展针对性语言康复训练,为听障儿童建立10个种类3000多页的听力语言康复档案。

  一个个他们,潜心耕耘、无私奉献、守正创新,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光荣使命,绘成了一幅躬耕北疆教坛的师者画像,彰显着平凡而又伟大的师者力量。这种力量,是伟大教育家精神的生动写照;这种力量,是强国建设、强区建设的不竭动力。

  躬耕北疆,强国有我。他们,正在书写着新时代的教育荣光!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实打实干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闯出新路
   第06版:盟市专线
   第07版:出彩
   第08版:鄂尔多斯
   第09版:北疆文化·文物说
   第10版:通辽
   第12版:影像力
来呼伦贝尔穿越秋天
自治区第十届科普讲解大赛总决赛举行
内蒙古运动员孙鹏祥巴黎残奥会标枪摘银
欢乐送到家门前
锡林郭勒盟美术家采风创作展开展
用文化“笔”创新“墨”锻造金字招牌
躬耕北疆 强国有我
强基固本添活力
简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