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式现代化鄂尔多斯实践”现场观察记

鄂托克前旗村民正在二道川作业区扎草方格。
蒙陕宁联防联治典型示范区二道川作业区内联合治沙一片火热。
“拦沙换水”工程。 (本版图片均由鄂尔多斯市融媒体中心提供)
“十大孔兑”西柳沟风沙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现场。
  一粒沙的蝶变:“联”出的幸福好光景

  □张晓艳 折海军 王慧丰 孙永芳

  夏日的鄂托克前旗二道川村,恬静地“安卧”在毛乌素沙地南端。整齐的草方格在高低起伏的沙丘上铺展延伸,随处可见的梭梭和柠条早已将一粒粒沙紧紧抱住,绿意喷薄而出。

  这里是毛乌素沙地上风口阻隔带蒙陕宁联防联治典型示范区二道川作业区,沙丘最高处矗立着两块绿色展板,展板上“联防联治”4个大字赫然在目,力重千钧。

  2023年6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巴彦淖尔市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要坚持系统观念,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要统筹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保护修复,加强治沙、治水、治山全要素协调和管理,着力培育健康稳定、功能完备的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系统。要强化区域联防联治,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实行沙漠边缘和腹地、上风口和下风口、沙源区和路径区统筹谋划,构建点线面结合的生态防护网络。要优化农林牧土地利用结构,严格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控,留足必要的生态空间,保护好来之不易的草原、森林。”

  毛乌素沙地横跨内蒙古鄂尔多斯、陕西榆林、宁夏吴忠、宁夏石嘴山、甘肃庆阳4省区5个地级市。2023年10月17日至18日,毛乌素沙地联防联治协调推进会在鄂尔多斯召开,上述五地市签署合作协议,建立跨行政区域荒漠化治理新机制,协同构建毛乌素沙地跨区域联防联治新格局。

  二道川村毗邻陕西省定边县、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沙海连绵、鸡犬相闻,二道川村村委会到两地的边界不过10公里路程。

  这里的村民是联防联治的实践者,也是沙漠治理的受益者。

  “走,我开车带你们去转转,看看我们的沙区好光景。”说话的正是二道川村民纪永城,他身着半袖,脚上一双拖鞋显得松弛感十足。

  20多万元的沙漠越野车,“跃驰”在沙丘间,释放着“速度与激情”,纪永城的回忆像镜头一样扑面而来……

  36年前,他投靠亲友来到了二道川村,那时候村里全是沙子,草呀树呀,那都是稀罕物。一场沙尘暴刮过,院子里的羊都能被沙子埋起来。

  “没有路,到旗里一趟要走整整一天,根本不敢想有一天能自己买上越野车,那时候就是想着多种树,让日子好过点。”纪永城说。

  他先后绿化了800多亩沙地,郁郁葱葱的树与草如绿色卫士一般,为他守护着2000多亩草场、100多亩耕地。

  “哧”的一声,车子猛然停在一处院子中,房前屋后皆是绿意。

  “来客了,今天就杀只羊让大家尝尝吧。”纪永城大步走进院子和院子的主人调侃道。

  “那肯定没问题,啥时候想吃都行。”村民米保军笑着回应。

  米保军的家就位于二道川村与宁夏盐池县花马池镇沙边子村的交界处。

  漫步在两省“握手”的地方,依然是一片绿连着一片绿,“界”的具象似乎并不存在。细细探寻,才看见灰白色的界碑隐掩在草丛中。

  从一个20平方米的小土屋到如今崭新的大砖房;从地无一垄到现在“坐拥”100多亩水浇地、400多只羊、2000多亩草场……米保军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好,年收入能达到三四十万元。

  “我们达成了共识,只有两个村子的人联合起来,不管谁的地界,才能真正把沙子固定住。”米保军说。

  那些年,每到春秋两季,两个村的人都行动起来,扛着树苗进沙漠,我给你拿一个馍,你帮我带壶水,硬是让草和树在两村之间安了家、扎了根。

  经过30多年的“联手作战”,两村村民收入、生物多样性和植被覆盖率都在持续提高;极端沙尘天气、水土流失面积和“三化”草原比例均有下降。

  “去年协议签订以来,我们双方努力打造‘行政区域有界线,防沙治沙无边界’的联防联治新格局,努力推进省际林草带断档盲点的治理,携手共同推进沙化土地治理。”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林草中心主任孙果说。

  “就在今年6月份,我们借助联防联治新机制,终于将二道川村与宁夏盐池县交界处的最后一块流动沙丘罩住了。”鄂托克前旗林草局副局长李锦贤说。

  寥寥数语,两人一致表达了联防联治的核心逻辑。

  绿,一进再进;沙,一退再退。

  透过不断“蔓延”的绿色,可以看得见,随着联防联治措施的落实,毛乌素沙地治理“一盘棋”防治正走向规范化。今年鄂托克前旗新开工的治沙重点项目全部向边界和上下风口靠拢,全旗参与联防联治农牧民近1.2万人次。按计划,到2030年基本建成毛乌素跨界锁边林草防护体系,带动区域内农牧民实现生态、生产、生活“三赢”。

  对话结束,纪永城的沙漠越野车“丝滑”地穿过一个个沙丘,车内音响播放着《风一样自由》的歌曲。车窗外粗壮的沙柳正值青春,纤纤的小草生生不息。天边层云交叠,一场“及时雨”来了……

  一条河的重生:让沙与水和谐交响

  □金咏 张晓艳 孟瑞林

  夏末初秋,笔者走进位于达拉特旗树林召镇以西约50公里处的西柳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区,清波荡漾、绿满河岸。奔流于“十大孔兑”的滔滔黄河水经过净化、消毒等一系列“步骤”后,顺着38.6公里输水管线“逆流而上”送到东胜区,解决了中心城区多年来的“用水难”。

  7月18日,鄂尔多斯市中心城区引黄供水工程正式通水,这也是全国首个通过“拦沙换水”取得黄河用水指标的供水工程。三年时间里投资6亿多元,在黄河内蒙古段的主要产沙支流“十大孔兑”流域,新建151座拦沙坝和1处引洪滞沙工程,每年可以减少入黄泥沙500万吨,换取来的2800万立方米黄河取水指标,为中心城区近60万居民和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水保障”。

  “‘五梁三沙二分滩,南山中沙北平原’,多年前我参加工作的时候,这句话就在当地流传着,原因是‘十大孔兑’由南向北分别流经丘陵沟壑区、风沙区和平原区,造成了这里沟壑纵横、水少沙多的薄弱生态。其中西柳沟是山洪灾害最严重的一条‘孔兑’,山洪一来,不仅把村民的耕地、棚圈都冲毁了,还将大量的泥沙携带进黄河,造成黄河好几次淤堵。”达拉特旗水利局水保室主任王利军回忆说。

  西柳沟河从泛滥成灾到福泽桑梓,沙与水从相互角力到和谐拥抱,是鄂尔多斯市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推进“沙水”一体化的鲜活注脚。

  黄河在流经鄂尔多斯市境内后,被拉出如弓一般蜿蜒的“几字弯”,在上万年的长河与高原激撞交融里,形成了毛不拉孔兑、卜尔色太沟、黑赖沟、西柳沟、罕台川、壕庆河、哈什拉川、母花沟、东柳沟和呼斯太河共10条黄河一级支流,被统称为“十大孔兑”(孔兑,蒙古语,意为山洪沟),它们从南向北流经库布其沙漠、冲积平原后汇入黄河,每年向黄河输送泥沙约2700万吨,严重影响着黄河生态和地区发展安全。

  黄河斗水,泥居其七;黄河难治,根在泥沙。“十大孔兑”以高含沙量著称,曾携带泥沙8次将黄河堵塞。1998年在西柳沟暴发的“7·12”洪水入黄后形成一座长10公里、宽1.5公里、厚6.27米、淤积量近1亿立方米的巨型沙坝,河道被堵塞后,造成水位暴涨、洪水泛滥,大量农田在当时被淹没。

  在黄河中游的晋陕蒙三省交界地区,分布着总面积为1.67万平方公里的砒砂岩,其中“十大孔兑”等区域分布最为广泛。由于这种岩层固结程度弱,遇水时松软如泥,因此会产生水土流失、植被难生长等问题,从而造成黄河支流易发生山洪,携沙严重。

  而如今的西柳沟支流附近早已绿意盎然,岸边坡上乔灌木长势正旺,一道道沙障将沙丘牢牢锁住。是什么原因曾让这里的生态环境极度脆弱,又是什么原因让它重新焕发了生机?

  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达拉特旗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在上游,植树造林和“地球癌症”砒砂岩作斗争;在中游,南围北堵修公路,让沙漠一步步退缩;在下游,修建堤坝,保护地下水,加大工农业节水力度,引进治理技术,建设“智慧河道”,全面监管“十大孔兑”。

  自2013年水利部把达拉特旗确定为“晋陕蒙砒砂岩区十大孔兑沙棘生态减沙工程”项目区以来,达拉特旗利用10年时间,在21个种植点上种植88万亩沙棘,来达到拦截泥沙入黄和发展林沙产业的目的。在达拉特旗,除了种植沙棘、沙柳等作物,发展刨花板项目及利用刨花板废屑种植食用菌等沙产业也形成了良好势头。

  除了“十大孔兑”这种一级支流,达拉特旗还有无数条二级、三级支流,这些小流域像一根根“毛细血管”铺展在大地上。在位于西柳沟一级支流的马利昌汉沟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区内,一个个“鱼鳞坑”排列有序,沟底则是一个个“柳谷坊”。

  “鱼鳞坑”是一种水土保持造林整地方法,在较陡的梁峁坡面和支离破碎的沟坡上沿等高线自上而下的挖半月形坑,呈品字形排列,形如鱼鳞,在坑内栽上树后,可达到保土保水保肥的目的;“柳谷坊”是从沟头到沟尾,挖坑打桩,编织柳条,用铅丝将柳条与木桩固定在一起,形成长长的网格,再在网格中铺满大小不一的石块,便于实现层层设防、节节拦蓄,减缓水流流速。

  曾经洪水泛滥的小流域在综合治理模式下,实现了水不下山、泥不出沟,在涵养水源的同时,更让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外在颜值和内在气质得到同步提升。

  “‘山顶植树造林戴帽子,山坡退耕种草披袍子,山腰兴修梯田系带子,沟底筑坝淤地穿靴子’,这是达拉特旗在治理小流域的过程中所总结出的经验。你们看这淤地坝下,之前都是沟沟壑壑,现在不仅能种粮食,还能养鸡、养羊,村民们的收入得到了大幅增加。”王利军讲述这里翻天覆地的变化。

  水、沙交响,韵律铿锵。据了解,经过多年持续治理,“十大孔兑”综合治理度由原来的18.3%提高至32.79%。达拉特旗森林覆盖率和植被覆盖度由2001年的10.2%和64.4%上升至现在的28.9%和78.8%;累计完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3860平方公里,建成堤防167公里。

  从治沙到用沙,达拉特旗不断调适水沙关系。“接下来,我们将利用10年时间继续在上中下游实施分区治理方法,预计将每年新增保土能力11968万吨,增加蓄水能力约20056万立方米,让水土保持率由38.55%提升至70%以上。”达拉特旗水利局副局长张云飞说。

  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山头变绿了,水土流失减少了,从西柳沟河望出去,可看到“十大孔兑”正朝着实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民富的和美图画一路“流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实打实干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闯出新路
   第06版:盟市专线
   第07版:出彩
   第08版:鄂尔多斯
   第09版:北疆文化·文物说
   第10版:通辽
   第12版:影像力
“中国式现代化鄂尔多斯实践”现场观察记
用好“联防联治”的方法论
沙水和谐要有“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