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吐不快

地标产品需倍加珍惜

  今年2月底至3月上旬,记者在河北省清河县东高庄村及周边多村调查发现,一些羊绒生产厂家存在“以次充好”、“虚标羊绒含量”等造假行为。在这些厂家手里,羊毛甚至兔毛、兔绒经过洗涤等工序后,摇身成为“纯羊绒”。所谓的羊绒含量标签更是“爱写多少写多少”。

  更值得忧虑的是,这次河北清河曝光的制假售假现象,并非“独此一家”。

  从眼下媒体的报道来看,此类现象,无论从违规的人数还是产品的数量,都绝难归为短时间内发生的“极少数个案”。所以,或许更值得诘问的是,面对消费者、媒体的投诉、非议,以及相关机构的层层监管,此类“制假售假一条龙”的现象为何屡禁不止?

  网购兴起之后,一些地标性的产品,往往也在网络的大潮里迅速成长为全国性知名产品。一般来说,在规模和名气迅速崛起之际,往往也会倒逼生产者和销售商自我严格要求,逐步迈向现代化的生产销售体系。但现实,显然要复杂得多。就拿河北清河羊绒生产而言,针对羊绒制品生产和销售的问题,当地早前就采取过一些应对措施。可事实证明,当地的网商不仅存在以次充好的问题,更是出现刷单、恶性竞争、随意定价等违反网购交易原则的行为。

  制假售假屡禁不止,与当地无序的生产销售环境、工艺生产缺乏精进、成本低廉,以及消费者认知产品的信息不对称,都有一定关系。但从根子上说,监管滞后,生产和销售者无视现代商业规则和伦理,依然是当前最需紧迫解决的难题。

  要建立一个地标性的产品,树立品牌价值,产生规模效益,可能需要付出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时间,但毁掉它却可能只在旦夕之间。按理说,面对地方的支柱产业,无论是当地监管机构还是相关从业者,理应倍加珍惜才对。好在值得肯定的是,针对报道,当地县委县政府表示高度重视,将对反映的问题进行全面排查。我们也希望,当地能有更加积极有效的作为,及时刹住部分厂商制假售假的歪风。

  (据《新京报》)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中国·关注
   第03版: 内蒙古·综合
   第04版:内蒙古·首府
   第05版:市井
   第06版:内蒙古·故事
   第07版:内蒙古·法治
   第08版:声音
   第09版:要闻
   第10版: 中国·综合
   第11版:中国·综合
   第12版:娱乐汇
   第13版:文学速读
   第14版:健康
   第15版:钩沉
   第16版:劲爆体坛
确保种子安全不妨设立“黑名单”
物业无奈也是心存侥幸
地标产品需倍加珍惜
创新治理闯红灯 立法保障要跟上
求职防骗要学会拒绝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