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完成恩师未了的心愿

  张钧告诉记者,博士阶段的学习,仿佛给了自己一双飞翔的翅膀。新的研究方法、更充分的学术资源、更广阔的交流空间,让张钧如鱼得水,迅速提升。入学后,导师刘淼教授对张钧说:“语文教育研究一定要语文学科属性,同时也一定要从教育的高度去理解语文。”这句话一直指导着张钧理论创新的方向。

  刘淼教授在心理学方面有很高的学术造诣,这对张钧的学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导师让他从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知识的学习开始,以俯视的心态培养语文教学研究的问题意识,让他建立学术研究的信心和勇气,敢于对语文课程和教学的本质属性进行探寻,教育他一定要做有价值的研究,写有价值的文章。这让张钧的研究视野和层次有了很大的扩展。

  张钧在博士阶段的学习中,协助导师指导了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师范生本科生技能训练,参与刘淼教授主持的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正当张钧的学习和科研能力不断上升时,导师刘淼教授的身体却出现了状况。在张钧博士论文送审和答辩阶段,刘淼教授已经到了弥留之际。

  悲痛中的张钧,替恩师承担力所能及的负担。他继续指导着几名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工作,并陪伴照顾导师最后的日子。最终,病魔夺去了导师年仅55岁的生命。带着难以磨灭的剧痛和无限的遗憾,张钧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他也成为了刘淼教授生前带过的最后一名博士生。

  张钧觉得,自己跟导师还有那么多的知识没能学习,她的言传身教,让自己终身受益。再回到教育岗位,自己要像刘淼教授一样,精于学术、为人师表。毕业后,作为名校毕业的稀缺人才,张钧有很多选择。不少知名院校都向张钧抛出了橄榄枝。但张钧却没有丝毫犹豫,毅然选择了回母校内蒙古师范大学。他因此也成为内蒙古高校中第一位也是目前唯一一位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博士。

  5

  “唯一”博士张钧:培养园丁的人

  文·摄影/本报记者  查  娜

  80后博士张钧有着与众不同的标签——他是内蒙古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博士生,师从北京师范大学刘淼教授。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这个专业的博士点,目前全国仅有6个,每年培养的博士生不足10人,可谓绝对的稀缺。然而,师出名门的张钧却选择回到母校,回到他热爱的教师岗位,带着对教师这个行业的热爱,张钧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师范毕业生,也指导过许多一线教学的中小学语文教师。他梦想和为之奋斗的更高的目标是,让内蒙古的语文教学研究在全国学术界占据一席之地。

  挑战难考难读的 博士学位

  跟张钧的谈话很高效,他会认真地倾听你的问题,短时间内迅速构思,形成简练严谨的回答。没有口语化的重复,措辞准确、逻辑严谨、表达清晰,抄录即可成文。整段采访,张钧的回答都是如此,这样的采访对象比较少见。他告诉记者,这样的表述方式,也是他一直以来对学生们的要求。

  4月28日,记者在内蒙古师范大学的校园里见到了张钧。80后的张钧比实际年龄看起来更青涩,身上有着大学生的气息,也许是因为从1999年考上大学之后,他就再没有离开过校园的缘故。张钧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求学史,这听起来更像一部学霸生成记——本科考入内蒙古师范大学汉语系,出于对所学专业的喜爱和对硕士生导师的敬佩,研究生又考取了本校的语文教学与课程论专业。他的硕士生导师,就是内蒙古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开拓者、也是全国语文教育界颇有学术影响力的李瑛教授。

  三年硕士阶段的学习,张钧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了更加浓厚的兴趣。于是,他有了继续考博的念头。考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博士,难度是超乎想象的。该专业的硕士点,几乎遍布全国所有省属师范类大学,而博士点则仅有6个,每年招生人数不超过10人。张钧选择的,是该专业实力最强的北京师范大学。

  2006年硕士毕业那年,张钧尝试了一次考取博士,但未能如愿。随后,他留校从事行政工作,兼参与教学科研。2008年,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出于学科建设的需要,开始从政策和经济两方面要求并鼓励年轻老师考取并攻读博士学位,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张钧再次考虑自己考博的事情。

  虽然考博一直是张钧的梦想,也有一定政策鼓励,但是否报考他也心有顾虑,一方面因为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刚刚稳定,另一方面是依据学校的政策,留校老师要工作满5年之后才能考博,还要考虑学校的意愿。不过,张钧觉得考上自己梦想中的学校,绝非一夕之功,便将顾虑搁置。2008年起,张钧就开始了复习准备。

  没想到的是,半年勤奋严苛的学习之后,2009年3月,张钧通过了考试,考取了著名学者北京师范大学刘淼教授的博士生。刘淼教授是国内唯一一位具有心理学博士学位背景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方向博士生导师,是当时国内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领军人物,科研和教学方面的严谨态度在学界广为人知,对博士生的要求之高也是出了名的。能够考上她的博士生十分困难,要想毕业并顺利拿到学位,其背后要付出的辛苦可想而知。

  此时,让张钧犹豫的却不是读博士本身的困难。那时,张钧的孩子刚刚出生,读博士就意味着将没有经济来源,刚出生的孩子也要留给妻子一个人照看。思前想后,张钧甚至决定放弃这次机会。此时,家人和学校给了张钧莫大的支持,在他们的鼓励下,张钧决定,要在学术的路上,再向前迈一步。

  张钧正在参加学术活动

  让内蒙古占据 学术研究的一席之地

  张钧的教学和科研能力都是学校里的佼佼者,因为他的学术研究,也让内蒙古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方面的研究在全国学术界占有一席之地。2012年以来,张钧先后发表了《文本解读课程建构研究》《语文教师职业技能量表的编制》《语文课程建构主体的价值实现机制》《当代语文教学研究范式的现状、困境与突破》《“文本解读”的读与学》《基于语义范畴理论的蒙古族学生汉语动宾搭配教学研究》《1959至1966语文教学心理研究的演变》等学术论文,并完成专著《语文教师文本解读教学化研究》。

  另外,张钧还主持了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基于元语言的现代汉语学习词典释义模式研究”、内蒙古社会科学联合会项目“蒙古族学生汉语文化认同感培育研究”、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内蒙古自治区汉语文教师教学效能感发展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项目“语文教师心理学的建构研究” 等。张钧目前还担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全国语文学习科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等职务。

  出色的能力和辛苦的付出,让张钧获得了很多荣誉:2013年第八届中青年教师技能大赛二等奖;2015年内蒙古师范大学第二十届科研评奖三等奖;2015年内蒙古师范大学第四届师范生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2015年内蒙古师范大学第四届全日制教育硕士教学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2015年第三届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2016内蒙古师范大学本科教学实践优秀指导教师;2016年第四届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2017年,他的作品《语文教师文本解读教学化研究》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二等奖。这对一名青年教师,是莫大的鼓舞。

  张钧说,几年的学习和教学中,他深深体会到,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这个专业培养和引进高端人才的难度有多大。作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博士人才,张钧在这一领域取得了很高的学术成果,他希望通过自己和学院同仁的努力,能让内蒙古师范大学培养出更多合格的、优秀的教育人才,更让内蒙古的科研水平在全国的学术研究中不断进步。

  做一名“桥梁型”教师

  博士毕业回到母校,张钧便投入到了教学工作当中。他主讲“语文教学设计论”“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等本科课程及“语文教育测量与评价”“语文教育前沿专题”等硕士课程。

  普通教育学很少从语文学科出发进行专门的研究,而更多的中国语言文学的学科专家是从语文学科知识的角度关注语文教育的发展。张钧就是要融合教学论与语文课程,做一个“桥梁型”的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张钧的理论得到了验证。他所带的学生,多次在全区和全国的技能大赛中获奖。

  作为全区在职中学校教师能力提升的培训基地,内蒙古师范大学承担着在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张钧作为文学院的教学科研骨干,近几年来多次参与对全区中小学语文教师的培训工作。与一线教师的面对面接触,让张钧的教学科研更具实践性。

  张钧记得有一次给一批很有经验的小学语文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培训,课堂上张钧问这些老师:“在座各位对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熟悉吗?”所有的老师都回答很熟悉。张钧再问:“那么哪位老师能给大家说说,小学阶段应该会写的2500个汉字和应该会认的3000个汉字,它们是以什么样的顺序出现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的频次如何,这样的编排顺序有什么规律,依据又是什么?”,台下没人能回答了。张钧教会老师们,如何从语文课程与教学的视角,审视语文教育。那次培训结束后,很多老师给张钧发来短信,告诉他那堂课让他们觉得这次培训真没白来。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内蒙古·综合
   第03版:内蒙古·首府
   第04版:新报热线
   第05版:内蒙古·人物
   第06版:内蒙古·法治
   第07版:要闻
   第08版:声音
   第09版:中国·综合
   第10版:中国·关注
   第11版:世界·综合/广告
   第12版:娱乐汇
   第13版:拍客
   第14版:健康
   第15版:都市心情
   第16版:劲爆体坛
完成恩师未了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