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观点1+1

  “不见面认证”彰显制度温情

  文/程绍德

  6月12日,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消息称,为了有效解决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办事慢、多头跑、来回跑”的问题,我区在全面实现自治区数据集中和一体化的基础上,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人体生物特征识别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探索开展了人脸和声纹等人体生物特征认证信息系统建设,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开启“不见面认证”的新模式,为全区481万退休人员带来便利。(6月13日《北方新报》)

  近年来,冒领去世老人养老保险待遇的现象在国内多有发生。为杜绝这种现象,各地人社部门纷纷出台规定,要求退休人员每年都要进行一次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然后才可以领取养老金。这一制度虽说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由于认证手续繁琐,也给退休人员尤其是行动不便的老人带来很大的麻烦。

  前不久,一则关于老人举着当日报纸来证明“自己活着”方能领取养老保险待遇的新闻在网上引起热议,不少网友认为此举非常不尊重老人。而后来的一段“九旬老人社保年审,家人抬着爬上3楼”的视频,更是引发对退休人员领取养老待遇要进行生存认证的广泛争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此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要求重点简化待遇领取资格集中认证等异地业务的办理流程,全力推行异地业务“不用跑”。

  进入“互联网+”时代,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也应当更智慧化、更人性化。我区推行养老保险待遇资格“不见面认证”,并且实现认证多渠道、多样化、便捷化,让退休人员结合实际自愿选择认证方式,此举不仅消除了退休人员认证的抵触情绪,又避免了让退休职工长途奔波认证,大大提高了待遇资格认证效率,让养老保险认证工作更显温情。

  “不见面认证”很贴心

  文/南  木

  关于参加社保年审的新闻屡见不鲜。不仅有千里奔波,举报纸拍照等奇葩举动,让人们见识到社保认证带给老人的不便与无奈。公道而言,社保认证并非多此一举,瞎折腾。“生要见人”,是出于养老保险基金安全的考虑,防范和打击欺诈冒领养老保险基金行为。但传统的认证方式较为繁琐死板,客观上造成了折腾老人的效果,尤其令那些异地养老,高龄且腿脚不便的老人身心俱疲。

  能不能让“证明自己活着”变得简单些,让老人不受罪?我区推行的“不见面认证”,证明了这是完全可以的。不仅信息采集的精确度和效率得以提高,更是以贴心式服务极大地方便老人们。“不见面认证”,得益于技术手段和服务意识的双重升级,二者缺一不可。没有高科技引领,认证手段难以取得突破,再强的服务意识也会受限;没有服务意识打底,空有高科技,也不会去想,更不会做。

  社保认证模式的更新提醒我们,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以及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时代背景下,政府部门应及时转换思维,在服务意识以及服务手段上实现创新,更好地为群众造福。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内蒙古·综合
   第03版:内蒙古·法治
   第04版:新报热线
   第05版:内蒙古·人物
   第06版:特别策划
   第07版:要闻
   第08版:声音
   第09版:中国·综合
   第10版:广告
   第11版:世界·综合
   第12版:娱乐汇
   第13版:都市心情
   第14版:健康
   第15版:激情世界杯
   第16版:激情世界杯
治理安全生产问题没有旁观者
◎观点1+1
假种子坑农不能一曝了之
“诚意金”岂能成为“虚意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