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蔺晓东:扎根基层真情为民

  文/《内蒙古日报》记者  韩继旺

  “昨天下了一黑夜雨,你们这儿的绒纺加工作坊没有漏雨吧?羊毛羊绒等原料没有淋湿吧?”7月2日一大早,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八一乡党委书记蔺晓东匆匆赶到章嘉庙村查看。当天夜里的一场透雨,他十分担心和惦记村里绒纺合作社的生产会不会受到影响。

  当章嘉庙村支部书记庞继泉告诉他绒纺合作社各项生产全部正常时,蔺晓东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家庭绒纺产业是章嘉庙村的一项特色富民产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形成规模,年创产值4亿多元,带动就业600多人,我们乡党委要全力扶持发展。”蔺晓东说道。

  2015年9月,蔺晓东到八一乡任党委书记后,走村入组调查研究,立足产业振兴战略,确立了“设施农业、规模养殖、绒纺加工、乡村旅游、电子商务”五大支柱产业,积极引导各村组调整生产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拓宽了农户增收渠道。

  章嘉庙村家庭绒纺产业发展过程中,缺乏流动资金,蔺晓东三番五次跑银行为村民申请贷款;村里电容不够,他又协调供电部门安装变压器增加电容。

  在他的支持下,章嘉庙村家庭绒纺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目前,全村家庭绒纺已经发展到36户,绒纺机从2016年的600多台发展到1100多台,年产值达4.74亿元,年净利润2370万元,户均增收65万元,形成了“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

  庞继泉家里经营着13台绒纺机,以前流动资金不足是他最为头疼的事情,现在再也不用为此发愁了。他感慨地说:“在蔺书记的协调下,我们村的绒纺户申请到了‘富民卡’贷款,授信期达到了两年,彻底解决了流动资金不足的难题,生产有了保障。”

  路虽远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蔺晓东养成了“群众利益无小事”底线思维,把“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思想融入了血液。

  从临河区原小召乡一名普通干部,到狼山镇任副镇长、镇长,再到八一乡任党委书记,他始终扎根在基层乡镇,一干就是30年,把心中最真挚的情谊献给了父老乡亲。正是这种朴实的为民情怀,驱使他坚持不懈为民办实事解难题。

  红星村位于城郊,一直以来这里都未被列入城市电网和农村电网改造计划,用电线路老化严重,每到用电高峰期电压不稳,用电成了村里的老大难问题。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蔺晓东带着村干部和村民代表一遍遍跑市、区两级供电部门,经过反复协调,终于把红星村纳入到电网改造工程,解决了群众的用电难题。如今,红星村动力电全部入户,电敞开了用,群众喜上眉梢。

  “通过电路改造,我们村生产生活用电有了保障,对于发展经济起到很大作用。”红星村党支部书记陈俊生说。

  八一乡位于城乡结合部,征地拆迁等各种社会矛盾交织凸显,也考验着主要领导的魄力和智慧。在群众眼里,蔺晓东是一个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在压力面前不低头、在责任面前不推诿的好书记。

  2017年,他顶住压力、较真碰硬,大力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一次性调整4名不作为、乱作为的村支部书记,使原本战斗力不强的基层支部得到很大改观,有效激发了农村党员干部队伍活力,使村支书们切实感受到了责任感、归属感、自豪感,迸发出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激情。

  “组织上把我们放到一个岗位,对我们既是一种信任,更是一种责任。干部干部,就是要‘干’字当头,既要想干会干,还得肯干乐干。”蔺晓东说。

  信访维稳,他敢于“亮剑”。2017年5月,丰收村个别村民煽动群众抢耕抢种已征收的土地,甚至集体阻拦企业正常施工,串联村民赴呼越级上访。蔺晓东在做好政策解释疏导的同时,协调公安机关固定证据,依法将带头寻衅滋事者刑事拘留,迅速平息事态。

  脱贫攻坚,他精准施策,创造性地在贫困户家中推行“一户一策”明白卡,详细说明贫困户享受的扶贫政策措施、帮扶干部姓名和联系电话,这一有效做法,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并迅速在全市推广。2017年底,八一乡建档立卡的115户贫困户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实现精准脱贫。

  一心一意为乡村谋发展、为村民谋幸福,蔺晓东把人生中美好的青春献给了乡镇事业,把心中最真挚的情谊献给了父老乡亲,桩桩件件、点点滴滴的为民惠民实事,绘出了人生中最美丽的画卷。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内蒙古·综合
   第03版:内蒙古·首府
   第04版:市井
   第05版:新报调查
   第06版:内蒙古·摄影
   第07版:要闻
   第08版:声音
   第09版:中国·综合
   第10版:世界·综合
   第11版:娱乐汇
   第12版:文学速读
   第13版:钩沉
   第14版:健康
   第15版:激情世界杯
   第16版:激情世界杯
蔺晓东:扎根基层真情为民
广东省第一位女共产党员——高恬波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