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自然博物馆里寻找内蒙古故事

  小记者与家长认真观看飞禽展
  分享
  亲密接触绵羊标本
  通过电子显示屏了解湿地鸟类情况
  观看恐龙化石展
  文/本报记者  刘  惠  摄影/本报记者  辛永红

  关于内蒙古的自然资源你知道多少?11月17日,本报组织50多名小记者来到内蒙古自然博物馆一探究竟。活灵活现的草原动物,从巴丹吉林沙漠运回来的沙子,价值连城的鸡血石王,最初的生命出现在海洋当中,内蒙古广袤的土地上活跃着那么多恐龙……在讲解员的介绍下,小记者们一会儿置身于森林,一会儿仿佛又来到了沙漠、草原,在自然博物馆内,他们找到了许许多多内蒙古的自然资源故事,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动物如此之多

  内蒙古自然博物馆是我区投资建设的首座自然资源博物馆。当天,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内人流如织,刚进门,小记者就被眼前巨大的恐龙复原模型吸引了。“哇,好大的恐龙!”讲解员告诉小记者们,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内设有壮美内蒙古、远古内蒙古、富饶内蒙古、绿色内蒙古、恐龙的故乡等5大主题展厅,在恐龙的故乡展厅,小记者们将看到更多的恐龙时,都兴奋不已。

  小记者们兵分两路,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分别参观。刚走进壮美内蒙古展厅,小记者们就被这里的森林风光吸引住了,映入眼帘的是一棵棵高大的树木,树下是茂密的草地、涓涓细流。草丛中,能找到各样隐秘的小动物和或凶猛或休闲的大动物,不时还能听到悦耳动听的鸟叫声。驯鹿、草原狼、棕熊等许许多多的动物让小记者惊叹,原来内蒙古的自然风光这么美丽,这里还生活着这么多的动物。

  随后,讲解员又带领大家来到呼伦湖畔、哈素海边、乌梁素海旁,一眼望不到边的呼伦湖畔有着风吹草低现牛羊的壮美风光,哈素海内鱼群密集,乌梁素海旁游禽嬉戏,天鹅众多。讲解员指着哈素海内的鱼类标本告诉小记者,这些鱼类标本是用从哈素海打捞出来的真鱼制作而成,乌梁素海活跃着许多的水域游禽,这里的天鹅数量居多。“天鹅的羽色洁白,体态优美,叫声动人,行为忠诚,在欧亚大陆的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不约而同地把白色的天鹅作为纯洁、忠诚、高贵的象征。”讲解员向小记者们一一介绍各类游禽的特征,她还特别向小记者们介绍了鸿雁。刚听到鸿雁的名字,小记者们便纷纷围在了这只看起来像鸭子的动物身边。“原来鸿雁长这样。”“我还是第一次见到鸿雁。”小记者们仔细观察着,还有的小记者拿出纸笔记录下:鸿雁,嘴黑色,皮毛灰褐色,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来到了沙漠?

  虽然出生在内蒙古,但很少有小记者走遍内蒙古。不过,在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内,小记者们感叹,他们在这里看到了森林、看到了草原、看到了湖泊,仿佛来到了内蒙古的每一处旅游胜地,内蒙古的风光真的很美丽。而当他们走进沙漠展区时,他们真的是热爱极了,因为,在这里,他们看到的一切都是真实的,茫茫沙漠中,屹立着一棵刚劲的胡杨。

  “我们展厅里的沙子,全部是从巴丹吉林沙漠运回来的。”讲解员向小记者们介绍道。小记者都非常兴奋,眼前,土黄色的沙漠中可以看到土黄色的小动物,透过脚下的透明玻璃,他们仔细地打探着沙子里小虫子留下的脚印。随后,讲解员将小记者领到一棵金色的胡杨树下,小记者们望着这棵树,他们觉得这棵树好美,讲解员告诉小记者们说:“这棵胡杨树是从额济纳运来的,胡杨树有着传奇三千年的故事,据说,胡杨树,生而三千年不死,死而三千年不倒,倒而三千年不朽。”

  鸡血石王价值连城

  来到远古内蒙古展厅,小记者们纷纷抬头望去,好奇地看着巨大的地球模型在眼前旋转。听着讲解员的讲说,他们了解到,最初的生命出现在海洋中,还认识了一种新的动物海百合,原来海百合不是鲜花,而是一种用触手来捕捉浮游生物的棘皮动物。他们观看了火山喷发的场景,看到了人类的演变和进步。

  在富饶内蒙古展厅里,小记者们被闪闪发光的石头吸引了。“内蒙古的矿产资源丰富,有多种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第一,可别小看这些石头,它们可是价值连城。”讲解员将小记者们领到一块鸡血石旁,让他们猜猜这块石头值多少钱,有说十几万的,有说几百万的。讲解员讲述了这块鸡血石的故事,“这是一块鸡血石王,全世界只有这一块,它价值连城,在90年代,曾发生过一次鸡血石王被偷盗事件,在侦破这起案件时,专家组对这块鸡血石王的价值进行了评估,这块鸡血石王当时的市场价是3.9亿元。”听了讲解员的讲解,小记者们提问说,这么贵重的物品摆放在这里是不是会很危险?讲解员告诉小记者们,展柜里现在摆放的并非真品,而是一块替代品,等安保措施完善后,会将真品摆上。

  阿拉善葡萄玛瑙、牛肉石、水晶、和田玉……一块块精美的石头在灯光照射下闪闪发光,而随便一块石头就价值不菲,小记者们为内蒙古拥有着富饶的矿产资源而骄傲。

  与“恐龙”亲密接触

  参观完绿色内蒙古展厅,了解了内蒙古神奇的蒙医医术、丰富的农畜产品、水利风发电项目、旅游资源等,讲解员告诉小记者们,接下来要去恐龙的故乡。话音未落,小记者们兴奋地跳了起来,“有没有会飞的恐龙。”“恐龙是真的吗?”他们叽叽喳喳地围在讲解员身边。

  正说着,他们被眼前一个巨大的恐龙复原模型吸引住了。“这只恐龙全长65米,这是全馆展出的最大的恐龙。”讲解员随后带领小记者们观看这只恐龙身下的恐龙化石,她告诉小记者们:“这是恐龙的真骨化石,有着97%的化石完整度,它的最末端的尾椎骨都是完整的,是本馆的镇馆之宝。”

  在恐龙的故乡展厅,小记者们看到了许许多多的恐龙标本或模型,这里有在二连浩特发现的、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长羽毛的二连巨大龙,有鄂尔多斯发现的鹦鹉嘴龙,还有全世界最大的恐龙足迹化石墙,小记者们还知道了飞翔的翼龙是最早飞在天上的脊椎动物,他们还听到了翼龙的叫声,知道恐龙是双排卵动物,恐龙蛋有圆的、长的……每到一处恐龙模型前,小记者们都忍不住要去和“恐龙”亲密接触一下。

  讲解员告诉小记者们,内蒙古曾是恐龙的故乡,在内蒙古的二连浩特、鄂尔多斯、巴彦淖尔等地,都曾发现过恐龙的足迹,现在馆内展出的只是一部分恐龙,将来还会有更多的展品展出。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内蒙古·综合
   第03版:公益广告
   第04版:内蒙古·首府
   第05版:特别策划
   第06版:内蒙古·法治/广告
   第07版:要闻
   第08版:健康
   第09版:中国·综合
   第10版:中国·关注
   第11版:娱乐汇
   第12版:小记者·社会实践
   第13版:小记者·习作
   第14版:声音
   第15版:读书
   第16版:劲爆体坛
自然博物馆里寻找内蒙古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