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开鲁县:脱贫摘帽“摘”出乡村振兴新活力

  文/《内蒙古日报》记者  郭洪申

  脱贫摘帽一年来,开鲁县在巩固提升贫困人口发展质量的同时,在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上全员发力。自治区和通辽市两级派驻扶贫工作队、各级扶贫干部,与当地党委政府一道,在培育产业项目、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完善企业及合作组织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上,出思路、找办法、办实事,通过创建培育和示范引领,推进共建共享机制建设,形成产业收益户户有,项目发展村村抓的生动实践。

  连日来气温骤降。开鲁县建华镇庆发村的新建养殖项目正在紧张施工,市派第一书记敖特根一边督促厂房建设进展一边介绍说:“所有砖水施工都已提前完成,剩下的是钢铁架棚工程,要让150万元项目资金尽快产出效益,80头基础母牛的养殖规模,建成后每年可为村集体创收30万元左右。”

  敖特根介绍,该项目是经过多方论证确定下来的,选址问题难住了他们,最初计划选取一处废弃养殖场,规模比较合适,但养殖场产权因债务纠纷抵押给了银行,各种手续办下来繁琐不说,时间也等不起。村里又选了一家小型粮库旧址,但价格较高,厂房拆建费用势必挤占有限资金。还有一处就是村里养羊小区闲置单元,费用虽然相对较低,但与个体养殖户融入一起,在集体经济的管理上可能会有诸多不便。市派扶贫工作队队长曹岘静、副队长刘伟光多次进村,与驻村第一书记、村干部反复研究,从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入手,最终选定养殖小区闲置单元,把“做标杆性产业、示范性项目”当成发展目标,与个体养殖相融合,成为示范引领的优势基础。

  在麦新镇,投资2600多万元兴建的悠夫鸽业养殖场蔚为壮观,规整的鸽房、宽阔的鱼塘、成群的白鹅和鱼塘边连栋的养猪大棚,形成了一体化发展产业链。项目在保证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础上,采取托管代养的方式,带动周边30个村600多个贫困户每年增收4500元以上。麦新镇50个贫困户通过扶贫贷款,每户购进70对种鸽参与入股,保底分红的收益超过家庭种植收入。

  企业负责人乔贵民有着多年肉鸽养殖经验,养殖高峰期形成2万对规模,但无法形成完善产业链,影响收益。开鲁县整合扶贫资金1700多万元注入,使企业一期养殖规模就达到5万对。乔贵民说:“我们给贫困户分红的利润较高,是因为这部分扶贫资金助推作用大,来年企业将拓展到10万对养殖规模,完善的产业链也会形成企业的丰厚收入。”

  “把分散式个体养殖户逐渐整合起来,把村级集体经济积累盘活,共同注入规模化龙头企业或者大户能人牵头的合作组织,正是我们探索产业发展的新路子。”自治区派驻开鲁县扶贫工作总队队长焦秉智说。

  开鲁县把帮助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包联机制的重要内容,组织帮扶部门从班子建设、发展规划、人才培训、资金支持等方面,对集体经济薄弱嘎查村进行全面扶持。

  开鲁县加大涉农涉牧项目资金向集体经济发展倾斜力度,两年来累计投资建设48个项目,增加嘎查村集体资产总额2.6亿元,切实增强嘎查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截至10月,全县217个嘎查村集体经济总收入5280万元,50万元以上嘎查村27个,5万~50万元嘎查村118个,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万元嘎查村达到67%。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内蒙古·综合
   第03版:内蒙古·首府
   第04版:首府看点
   第05版:新报热线
   第06版:赛场
   第07版:奋斗新时代
   第08版:健康
   第09版:中国·综合
   第10版:世界·综合
   第11版:中国·关注
   第12版:钩沉
   第13版:财经
   第14版:声音/广告
   第15版:娱乐汇
   第16版:劲爆体坛
开鲁县:脱贫摘帽“摘”出乡村振兴新活力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整改进行时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董必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