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对托县的吕家来说很特别,在这个怀念故人的月份,他们终于找到苦苦寻找了71年的先辈。内蒙古和甘肃两地媒体的联手实地采访,帮助吕家的后人“看到”了兰州市榆中县兴隆山烈士陵园里吕来和烈士长眠之地,并通过史实资料了解了那段历史。70多年前,为民族解放事业毅然舍下两个年幼的孩子,奔赴前线,壮烈牺牲的吕来和烈士,终于用这样的方式,与牵挂着他的孙辈们相逢了。
找到吕来和烈士的孙女
4月16日,《北方新报》和今日头条携手发布了寻找两位呼和浩特籍烈士后人的消息。很快,吕来和烈士的孙女吕俐蓉跟本报记者取得了联系。本次寻人信息的提供者、河北省唐山市寻找烈士后人公益人士张红琢告诉记者,2017年他走访兰州市榆中县兴隆山革命烈士陵园时,发现了187师560团的吕来和烈士安葬于此。张红琢从陵园方面了解到,多年来吕来和烈士之墓一直没有家人来祭扫。后来,他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革命烈士英名录中查到吕来和烈士的记录:男,1905年生,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五申镇人,1948年12月参加革命,1949年8月牺牲于皋南县,187师560团班长。他希望能帮助长眠于异乡的吕来和烈士找到后人。
得知爷爷的下落,吕俐蓉很激动。她告诉记者,今年清明节,自己还参加了网上祭英烈的活动,在网上给爷爷点香、献花。她把祭拜的截屏发给兄弟姐妹们,并感叹何时才能有爷爷的下落。没想到几天之后就有了消息,这让整个家族的人都沸腾了。如今,吕来和烈士的两个儿子都过世了,孙辈有9人,都在呼和浩特市和托县工作生活。
吕来和烈士为国捐躯的英雄事迹,一直影响着家族的晚辈们。他的小儿子吕福贵、孙子吕泽、孙女吕俐蓉都当过兵。三代人,传承着同样的家国情怀。吕俐蓉告诉记者,当年自己在军营参加实弹射击训练时,总是一边打枪一边哭。因为每每耳边枪声响起,脑海中就会浮现爷爷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场景。
有两次回家的机会
吕俐蓉介绍说,托县五申镇的老家还有两位90多岁的老人,依稀记得吕来和的故事。他们说吕来和是个头发盖住耳朵的年轻人,媳妇病故后,他一个人拉扯两个年幼的娃娃。吕来和曾靠卖鱼等小买卖糊口。民国35年左右,他在走村串巷卖东西的时候,被国民党的部队抓壮丁抓走了,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父亲吕金贵生前曾回忆,吕来和离开家乡时,抱着两个年幼的儿子久久不愿离开,他最后嘱咐长子吕金贵:“家里重要的东西都锁在箱子里,要把箱子钥匙保管好。”吕金贵不知道箱子有什么,只记得是把这个重要的钥匙交给二婶保管。这就是吕金贵对父亲全部的记忆。
母亲在吕金贵6岁时病逝了,父亲离开家后,吕金贵、吕福贵小兄弟俩孤苦伶仃,靠着姥姥、伯伯和叔叔拉扯长大。兄弟俩很懂事,去谁家吃住都要抢着割草、放毛驴。童年时,他们最盼望的事情就是父亲能早点回家,却在几年后收到父亲牺牲的消息。
跟吕来和一起被抓壮丁走的同村人,几年后有回来的。他们说当兵一年后,可以让家里的兄弟或者长子来顶替自己,但吕来和心疼自己的弟弟,没有让家人来顶替。后来,国民党的部队被解放军收编,不想当兵的人,解放军会给路费,让他们回乡,但吕来和却选择留下。同乡最后一次见到吕来和是在石家庄。
71年的寻找
1949年秋天,吕来和的弟弟收到了他牺牲在甘肃省皋阳县的消息,部队通知他们可以过来取遗骸。当时正值兵荒马乱,到甘肃的交通极其不便,很多地方需要步行或者乘皮筏。因为这些原因,吕来和的弟弟没能取回哥哥的遗骸,等过了几年有条件去了,却再也联系不上当时通知他们的单位了,吕家就这样错过了唯一一次带吕来和回归故土的机会。
在吕来和的家乡,有“孤男不孤女”的说法,就是说一个家族可以单独安葬儿子,却不能让儿媳孤身一人落葬。吕来和的妻子早于他去世,一直等待着最后与他合葬,为了不让母亲一直孤单,吕金贵、吕福贵兄弟俩用红枣坐了个假人,替代父亲与母亲合葬,这也成为了整个家族难以释怀的遗憾。每年清明,一家人都要到墓前祭扫。
根据托县县志记载,“民国35-37年(1946-1948),在绥包、集宁、张家口等战役中国民党兵员死伤惨重,绥远省国民党军政便连年征兵。起初,国民党托克托县兵役局将征兵额分配到乡、保,保公所指派到户,称壮丁户。当时,青壮年都不愿意当兵打仗,保里指定的征集对象多数逃避,故随意抓兵。国民党县政府、各乡保允许壮丁户雇兵来顶替。”
吕俐蓉说,根据县志记载和村里老人的回忆,爷爷应该有两次能够回家的机会,但他却都放弃了。第一次是为了保护弟弟,第二次是为了民族大义。一个从托县农村走出去的农民,一个连名字都不会写的年轻人,做出这样的选择,该是怎样的胸怀!随着年龄的增长,吕俐蓉越来越想了解爷爷的人生经历,更迫切地想找到爷爷的下落。
《兰州晨报》记者 实地探访
4月20日,记者与“掌上兰州·兰州晨报”取得联系,希望得到兄弟媒体的协助和配合。该报记者张继培与榆中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取得联系,该局王局长得知记者采访内容后,非常重视,立即安排榆中县兴隆山烈士陵园守护人黄永库老人到陵园寻找吕来和烈士安葬位置。10分钟后,王局长告诉张继培,经查,吕来和烈士确实安葬在榆中县兴隆山烈士陵园,系中国人民解放军63军187师560团3营机2连战士,于1949年8月牺牲。
4月22日9时,张继培一行两人驱车前往榆中县兴隆山烈士陵园实地探访。在墓区左侧第三排右数第四个位置,找到了吕来和烈士的墓碑。今年75岁的守陵人黄永库老人,从2008年起守护兴隆山烈士陵园,至今已守护英雄13年。他告诉张继培,目前陵园里安葬着919名烈士,其中在解放兰州的战役中牺牲的烈士有915名,另外4名烈士是后来安葬在此的。
据榆中县志记载:“1949年8月20日夜,人民解放军19团63军187师560团占领了十里山以东的营盘山。21日拂晓,560团冒着猛烈的火力,占领了方家泉、柳沟河警戒阵地。22日9时,重新组织进攻。560团2营接下来为第二梯队,1、3营正面攻击。约15分钟后,560团1营2连突破第一线阵地,并向第二线阵地发展。9时30分,该团9连突破东山麓第一线阵地。这时,马步芳守军集中火力封锁突破口,并以一个营的兵力抡臂挥刀,连续疯狂反扑。解放军突入兵力太少,寡不敌众,被敌反出。10时,解放军停止进攻,巩固原有阵地。”这段叙述就是吕来和生前所在部队在解放兰州战役中的参战情况,吕来和烈士很有可能是在这次战斗中牺牲的。
看到记者张继培发来的照片、视频及相关资料,吕俐蓉说感谢志愿者张红琢,感谢《北方新报》和《兰州晨报》的记者以及两地的政府相关部门,正是这么多人的努力,让她的家人以这样特殊的方式与爷爷“相见”,并了解了相关历史。现在,她的家人们都迫不及待地想去甘肃祭拜爷爷,等到疫情结束就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