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通天冠服,《宋史·舆服志》有详尽介绍。王凯饰演的宋仁宗所佩戴的通天冠,整体上还原了“卷云”的弧度造型。配合通天冠所穿的绛纱袍也十分走心,传统绛色下,可以清晰看到云龙暗纹。
虽然电视剧《清平乐》的剧情、节奏都被观众吐槽,但播出以来,剧集所展现出的宋朝风物引起观众关注,大至典雅的宫殿楼宇,小到清新脱俗的茶炉、团扇,美不胜收的大宋之美,在影视剧中迎来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除了内敛含蓄、清新雅致的宋代美学让观众津津乐道外,晏殊、范仲淹、欧阳修等“语文书里常驻嘉宾”的陆续登场,同样让观众惊喜不已——影视剧通过多维度展示传统历史文化,给观众“余韵无穷”的享受。
每一帧都像一幅宋代风情画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简称《知否》)《清平乐》……一系列以宋代为年代背景的影视剧,让宋朝成为观众焦点。除了剧情方面外,宋代高品位的美学风格更是火出了圈——《知否》细致入微展示“焚香点茶、挂画插花”的生活方式;《清平乐》更是考究,将宋代“雅之美”发挥到极致,服饰、家具、构图,无一不遵循“简洁、素雅、精致”的原则,有网友评论称“每一帧画面都像是一幅精美的宋代风情画”。
《清平乐》大气素雅的色调以及中国传统美学的构图,极简风格呈现出“柔和又高级”的感觉。车水马龙的州桥夜市,汴京城繁华的街头巷尾,被网友发现“都在一定程度上参考了《清明上河图》”。
该剧美术指导王竞在采访中透露,他把中国传统的美感,投入到了每一个场景中,无论是从宏观还是微观,一直在坚持对称、大气,最大限度还原大宋的情景。
观众围观“四大雅事”
宋朝人对美的追求,不仅体现在热衷于四艺,更流露出一种由内而外的生活态度——将日常生活提升至艺术境界。
《清平乐》展示了宋代家具的美感。剧中的这些家具,隽秀文雅,儒雅朴素,线条上契合现代人简约风的追求。
器具方面,《清平乐》中宋仁宗饮茶的温酒壶原件出自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注壶、注碗,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从生活场景、器具中不难看出,宋朝人生活风雅。而“焚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更是他们诗意生活的展现。
《清平乐》第七集,官家和苗娘子聊天之时,苗娘子手上一直在忙活着一件事——点茶。点茶法自晚唐便有,兴盛于两宋,小小的点茶包含了一整套工艺,流程极为复杂讲究。
宋朝焚香文化盛行,有文人曾感叹“无香何以为聚”。焚香的场景在《清平乐》中随处可见,是宋人生活风尚之一。
插花也是宋人的风雅之事。《清平乐》第三集就有曹丹姝和其他几名女子插花聊天的场景。宋朝是中国插花史上的鼎盛期,欧阳修《洛阳牡丹记》说,“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大抵洛人家家有花”。宋朝的插花,除了追求线条之美,更注重的是插花的内涵,从插花作品中体现出人生哲理和品德节操。
《清平乐》中,每一幅挂画都颇有讲究。四大雅事中的挂画,最早指挂于茶会座位旁的画作,演变至宋代,诗、词、字、画皆可为挂画。遇到雅集、会饮时,士大夫们就挂出自己平时收藏的得意名画,供彼此交流品评。
感受传统文化独特魅力
追剧除了看故事看表演,还能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对观众来说,可谓“余韵无穷”。
近年来,多部古装剧都凭借传统文化吸引了观众,如去年火爆的《长安十二时辰》。而通过《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清平乐》,宋代生活走入大众视野。不论是用文字还是影像的形式,这些作品都给大众普及了宋朝风物及宋代美学的特质。
有意思的是,几部以宋朝为焦点的影视作品里,那些“语文课本里的老熟人”、被网友誉为“全文背诵天团”的文学家晏殊、范仲淹、欧阳修等人的现身,以及李清照词作的运用,都让观众感叹“特别想再读一遍宋词”。
通过《清平乐》等电视剧,观众得以用当下日常和流行文化的审美眼光去再次探索宋朝灿烂的文化艺术成就,这也是近年来古装剧常常给观众带来的惊喜所在。
不管是《清平乐》,还是之前的《琅琊榜》《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优质古装剧创新影视表达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还原历史背景,更容易让年轻观众产生代入感、从而更好地感受传统文化独特魅力。
而这些古装剧也通过展示传统历史文化成功地吸引了观众的关注。
(据《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