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乌兰浩特绿色转型:城市“伤疤”变旅游名片

  8月10日,游人在位于乌兰浩特市的神骏湾旅游度假区游玩。摄影/新华社记者 叶紫嫣
  文/新华社记者  安路蒙  王  靖

  初秋时节,站在乌兰浩特市郊外的天骏山远眺,美景尽收眼底:近处的天骄天骏生态旅游度假区游人如织,梯田式花海层层铺开,矿坑“天池”清澈见底;远处的城区映衬在蓝天白云下,楼房鳞次栉比,街道平坦通畅。

  近些年,作为内蒙古自治政府诞生地、素有“红城”之称的这座北方小城,下大力气破解生态环境问题,推动革命老区转型升级,崛起为一座生态宜居的绿色新城。

  在天骏山生态修复及景观建设项目施工现场,挖掘机、装载车不停地穿梭,工人们正在平整坡地、铺设路石。“目前部分矿坑已经修复完成,被打造成生态旅游景点。去年7月向公众开放后,很受游客青睐。”乌兰浩特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副局长任建飞说。

  20世纪以来,天骏山一直是乌兰浩特市的重要采石点,长期开山炸石形成了12座废弃矿坑,加上水土流失,造成山体裸露、植被覆盖率低。“一刮风,尘土满天飞,山坡上荒草丛生,大坑里堆满建筑垃圾。”51岁的冯海文家住附近村庄,年轻时他就在山上拉石头车。十几年前,当地停止上山采石,但遗留下来的生态问题却难以好转。

  2017年,乌兰浩特市入选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城市双修”(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城市。借助转型机遇,乌兰浩特市以天骏山为重要抓手,大力推进生态修复治理,并推进旅游融合,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社会优势。

  任建飞介绍,当地政府邀请国内知名设计院制定了生态修复与景观建设规划,总投资近20亿元,打造占地近400公顷的天骄天骏生态旅游度假区。如今,该项目A区建设已初具规模,绵延2000多米的马头形廊桥、漫山遍野的格桑花海、依山形成的清泉叠瀑等景观,让游客一路“走马观花、游山玩水”。

  旅游景区的打造离不开科学的生态修复。当地政府因地制宜修复废弃矿坑,在原貌基础上进行清理加固,并在矿坑中注水成潭,形成独特的“天池”景观;裸露山坡则被改造成梯田,种植了50多类植被,打造成多彩花海。“通过生态修复,矿坑变天池,荒坡变花海,城市伤疤变旅游名片。”任建飞自豪地说。

  生态好转后,当地百姓开始吃上“旅游饭”。“我一辈子没离开天骏山,不过从以前的开山炸石,变成了现在的护山种树。”冯海文说,村里很多人都来景区务工、经营商铺等。目前自己在景区物业公司上班,负责绿化浇水、清扫垃圾,月工资3000元。

  市民幸福感也大大提升。52岁的市民崔先生说:“以前荒山野岭的,没人愿意来。生态治理后,现在环境大变样,我都来10多趟了,经常带亲戚朋友来这里游玩。”

  天骏山生态修复是乌兰浩特市推进生态绿色转型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乌兰浩特市贯彻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全力推进山体修复、河道修复、绿化提升等重点项目,不断上演城市面貌的华丽变身。

  在乌兰哈达镇稻花村的洮儿河畔,昔日垃圾遍地的沙坑,通过生态修复治理,变成了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神骏湾旅游度假区。景区内有阳光沙滩、游船码头、戏水项目,成为市民避暑的首选之地,刷爆朋友圈。游客马晓霞满意地说:“听说家乡有个‘小三亚’,真是让人惊喜,以后不用跑外地旅游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乌兰浩特市委书记马焕龙表示,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生态“红城”已经成为乌兰浩特市的城市新名片,优良的生态环境正转化为后发优势,为当地实现绿色转型提供不竭动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内蒙古·首府
   第04版:市井/热线
   第05版:公益广告
   第06版:特别报道
   第07版:要闻
   第08版:特别报道
   第09版:中国·综合
   第10版:世界·综合
   第11版:中国·关注
   第12版:文化看点
   第13版:汇生活
   第14版:声音/广告
   第15版:娱乐汇
   第16版:劲爆体坛
乌兰浩特绿色转型:城市“伤疤”变旅游名片
科右中旗脱贫三部曲:生态饭 “牛”文章 文旅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