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这条路上的合肥本源量子计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工位上、走廊里,处处是年轻人的面孔。这里百余名员工中,90后占了七成以上。
在主要由男程序员组成的软件部办公室,27岁的张嵩昊显得尤为显眼,这个爱吃零食、扎着马尾辫的姑娘已是部门“元老”。从哈尔滨一所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她,曾在天津从事着一份软件开发的稳定工作,3年前得知本源量子正在招聘。
短短3年,当妈妈还在担心女儿在千里之外的陌生城市举目无亲时,张嵩昊已经牵头带团队,开始打造公司核心业务之一的量子计算云服务平台了。
与本源量子同根生长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同在这条路上发展壮大的国仪量子(合肥)技术有限公司,其领军人贺羽虽然是90后,却已是创业十年的“老兵”了。
贺羽一直记得十年前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当听完中科院院士杜江峰的一场讲座后,就在心中种下了一个愿望,那就是推动量子技术的创新成果转化,并以此实现高端科学仪器的自主可控。
带着这样的愿望,贺羽一边在学校实验室中做研究,一边成立注册了第一家公司。立足量子精密测量的国仪量子,是贺羽第三次创业的成果。初心未改,他带领着国仪量子,自主研制出一把又一把微观世界的“尺子”。
勇敢探索,是青年探险者们共同的特质。
11年前,当博士毕业的唐世彪加入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时,他还不知道自己所学的物理电子学和量子到底能够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他能做的,就是怀揣着单纯又炽热的心,去投身这个行业。
“世界科技前沿领域的底层技术都是相通的,在探索前沿领域的同时提升个人能力,并在个人价值的实现过程中,为国家和社会做一些事,会让我更有成就感和自豪感。”唐世彪说。
在深耕量子通信领域的国盾量子,唐世彪亲历了如何将高校实验室技术转化为实用化产品,如何让产品通过测评认证走向产业化规模应用,如何在国际相关标准化机构制定量子通信标准方面发挥“中国力量”……
“比如量子通信产品,最早是像人一样高的机柜,现在就相当于一个机顶盒的大小。”唐世彪说,不管是国内核心器件,还是上下游技术发展,都能明显感觉到量子产业的进步。
回首来时路,唐世彪觉得自己是幸运的。“现在很多领域都涌现出了大量的青年科技人才,与国家的大力投入及前期积累密不可分。我相信,不管是在量子还是其他科学领域,今后还会涌现出更多的青春力量。”(据新华社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