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隔离病房里,小佑佑和他的“临时妈妈”们……

  小佑佑身体明显好转
  医务工作者与佑佑爷爷沟通治疗方案
  7个月大的小宝宝突然发烧……在迎战疫情的特殊时期,这是多么让人担忧的事!这个小家伙的情况还很特殊,他的家人正处于隔离管控状态,幸好,有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这些“临时妈妈”关爱着他……

  小宝宝发烧了

  2月27日下午4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骤然响起。“有一名7个月大的发热患儿即将从隔离管控区由负压救护车闭环转运至你院。”

  根据包头市疫情期间封闭隔离管控人员看病就医的相关要求,就医者将由社区防控办或隔离场所医疗保障组联系120急救车送往设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就诊,并提供“点对点”接送服务,实行闭环管理。

  接到通知,包医一附院感染疾病科负压病房所有人“全副武装”,将送过来的7个月大的小佑佑送入专门收治封控、管控区患者的负压隔离病房,他人生的第一次“打怪升级”开始了……

  据了解,在入院前一天,小佑佑无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度,家人尝试了多种退烧方法,但效果并不明显。

  有惊无险

  包医一附院感染疾病科的医护人员紧急接诊、处置,医务部、护理部从儿科抽调温红艳医师及护士张俊芳、赵文君参与到小佑佑的救治中。

  在负压隔离病房,负责接诊的感染疾病科主任胡忆玲为小佑佑迅速完善核酸检测、胸片、炎症指标、甲流抗原检测、乙流抗原检测等检查,胸片结果提示肺部感染,核酸结果呈阴性。

  诊断出来后,所有人都长长地嘘了一口气。经过紧张的讨论,进一步治疗随即展开。

  胡忆玲主任介绍道:“婴儿很脆弱,器官功能发育不完全,而且不会和医生交流,有什么异常只能靠医生的观察判断。婴儿的治疗方案必须考虑得更周全。”

  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小佑佑的症状明显改善,体温正常,肺部的炎症也开始吸收。

  佑佑妈妈说:“因为管控需要,我们一家六口在三处分别进行隔离管控。我和丈夫在两地隔离,七旬的公婆带着3岁的女儿、7个月大的儿子居家隔离。”

  2月27日,公婆通过电话告诉她小佑佑已发烧一夜,仍不见好转。“知道情况后,我和丈夫焦急万分,这么烧下去,肯定不行!”但全家人又处在隔离期,这可急坏了一家人。

  无助之时,佑佑妈妈第一时间向社区报备,同时联络疫情防控指挥部说明情况,一家人开始忐忑地等待回复。与此同时,指挥部紧急进行了协调和调度。没多久,小佑佑就在爷爷的陪伴下坐上负压救护车转入包医一附院进行治疗。

  “临时妈妈”的爱

  在隔离医治期间,为了照顾好佑佑,医护人员们共同拥有了一个新的身份——“临时妈妈”。对于原本就任务繁重的隔离病区医护人员来说,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照顾小宝宝需要非常细心和耐心,每隔一两个小时,就要关注他的体温、精神状态,有时还要检查孩子的大小便、食欲,随时注意他有无异常表现。

  不仅如此,医生、护士还要给孩子带去心理上的抚慰。

  “好漂亮的宝宝啊……不要怕,我们会像妈妈一样陪在你身边……”3月1日一早,在隔离病房里,胡忆玲主任紧握着佑佑的手,擦掉孩子脸庞的泪水……

  胡忆玲主任表示,每一名医护人员在隔离病区工作后都要集中隔离或居家隔离,同样不能陪伴自己的孩子。“大家把对自己孩子的耐心、爱心和责任心给予佑佑,让他感受到妈妈一样的温暖,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尽管过程有点惊险,结局却格外温暖。

  “每当看到小佑佑开心的笑容,所有的疲惫瞬间一扫而空。有这么多‘大白’妈妈保护他、照顾他,孩子一定会早日康复,与父母团聚。”胡忆玲主任欣慰地说。

  “在包医一附院医护人员的精心呵护和医治下,佑佑的身体在逐渐好转。你们舍小家为大家,默默地守护着我们的健康,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安宁。”3月1日,佑佑妈妈通过微信为隔离病房的医护人员发去一封感谢信,“在这场爱的接力中,我们全家感谢帮助我们的每个人。感谢包头,感谢这座有爱的城市。愿我们的城市无恙,一切如常!”

  文/北方新报正北方网记者  杨晓红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九州
   第06版:发布
   第07版:关注
   第08版:关注
   第09版:关注
   第10版:聚焦
   第11版:环球
   第12版:文化看点
   第13版:健康
   第14版:声音
   第15版:娱乐
   第16版:飞跃冬残奥
隔离病房里,小佑佑和他的“临时妈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