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16时, 61岁的李世忠开着空荡荡的三轮车从收购点返回大棚,老两口一下午摘取装箱了720斤黄瓜,换来2000多元的收入。实实在在的效益,让李世忠眼里、嘴角漾开了掩不住的笑意。
“今天挣得不算多,才装了18箱黄瓜,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摘40箱,这收入,你算算……”回到自家大棚,李世忠打开了话匣子。
这些黄瓜也不一般,是一批全雌黄瓜嫁接苗,黄瓜秧接上南瓜藤,顶花带刺的黄瓜挂满枝头,还原了大多数人小时候吃到的那口鲜味。
记者了解到,在鲜农万亩设施农业产业园区,李世忠和老伴包下两个大棚,每年两茬黄瓜,换来20多万元的收入。
“以前在老家白脑包村有80亩大田(露天旱地),几十年用来种葵花,天养天收,一家人一年挣不到7万元,赶不上现在一个大棚的收入。”李世忠表示,变化源于2016年,内蒙古鲜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乌兰图克镇流转土地10300亩,建设大跨度厚墙体日光温室高效产业园,实行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承包温室的农民再也不用发愁技术和销售,只要踏实肯干,就能过上好日子。
内蒙古鲜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索婷告诉记者,目前日光温室每亩收益6~8万元,是传统农业大田收益的20倍。
除此之外,作为自治区首个二氧化碳园区和中国千亩以上唯一实现管道直供的园区,鲜农的瓜果蔬菜,还享受着管道直供的二氧化碳,为作物加强天然抗病性,实现增产增收插上了科技腾飞的翅膀。工业二氧化碳的循环利用,也让乡村振兴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达成一致,走上一条绿色低碳高质量农业发展的新路子。
文·摄影/草原全媒·北方新报记者 郝儒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