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切中高考作文:实践有力量

  6月7日上午,高考语文科目考试结束。

  有家长发现,作文题目似乎都在实践杂志社的“学习论理”和“识见”中遇见过。

  其实,这并非是“实践”第一次切中高考作文题。

  早在2021年,就有考生家长关注到“学习论理”,每一篇都会让孩子学习研读;今年4月,有云南的考生家长打来电话说,“识见”的文章朴实、易懂好读、选题及时,一想订阅刊物,二想进一步了解“识见”的好文章是怎么来的。

  02

  先来看看,“实践”切中的高考作文。

  全国乙卷,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

  今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主旨讲话后,“学习论理”主创团队第一时间组织学习并策划选题,于第二天3月16日推出《习近平引语: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文章从“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三个方面,对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进行阐释解读。

  这就是大家说的“实践”切中了高考作文题的来龙去脉。

  为什么能切中高考作文题?这源于“实践”多年来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因为这是“实践”能够做好理论宣传阐释工作的根本。

  如果说“学习论理”是以平实朴素的语言传递平易近人的理论力量,“识见”则以更多生动的实践阐释理论,让评论更直面问题、贴近群众。

  “识见”推出的《大国治沙》《这个“传家宝”任何时候都不能丢》《钉钉子》等评论文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身边人、身边事,讲好中国故事和内蒙古故事。

  全国甲卷,其题眼在于“技术”“时间”与“人”,意在探讨三者间的关系。

  “识见”4月1日发表的《AI技术,不是你的错!》中就有很好的素材和观点。

  文中指出,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错的不是AI,而是滥用AI技术的行为;任何时候,科技飞得再远,都应插上伦理的翅膀。

  天津卷,从青年周恩来的对联出发,可以写交友处事、读书求知,也可以写“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与挑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和担当”。

  “识见”推出的《择一事,终一生》《是今天,是明天,是每一天》等,有的谈读书,有的讲担当,整体的主旋律非常清晰,围绕青春、奋斗、理想的时代大主题,强调青年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结合在一起,响应时代召唤、肩负时代使命。

  “学习论理”和“识见”,被很多家长和考生“遇见”,不仅因为今年的作文题目,选材丰富,题旨宏阔,更加侧重考察学生的人文素养、哲理思辨和阅读储备,而且也因为这两个栏目本身一直就是“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网端‘课堂’”“青少年阅读的风向标,中高考作文的素材库”。

  03

  为什么能有这么巧的“遇见”?

  因为“实践”关心更大的事。

  立足内蒙古,面向全国,放眼世界。不管是时政热点,还是舆论焦点,“实践”都找准自身位置,发表相关解读文章,以更灵活、更开放、更富创造力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讲好内蒙古故事,把内蒙古形象立起来。

  因为“实践”瞄准移动端发力。

  互联网时代,每一个点赞、每一次转发,都蕴含着用户的选择。“实践”坚持向移动端发力,推动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以优质的内容、滚烫的文字、鲜明的观点、赤诚的情怀打动人心。

  因为“实践”时刻关注年轻人。

  “实践”期待和年轻人一起去聆听时代的声音;致力于把道理蕴藏在生动的故事里,用心、用情讲述与时俱进的发展变化;“实践”笃信马克思主义真理,希望帮助青年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我们替“实践”高兴,目前,关注“识见”的用户中,62%都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

  04

  回望上线两个多月来,“识见”和“学习论理”一样收获了许多关注和认可,广受赞誉的文章越来越多。在新媒体领域,“识见”虽初出茅庐,但“挺进主战场”的步履始终铿锵。

  切中作文题,只是“实践”意想不到的收获,每一次偶然遇见,都是厚积薄发。

  “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实践”始终肩负使命与担当。

  与青年,与时代,同向同行,我们知道,“实践”一直在路上。

  (据草原全媒)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发布
   第04版:关注
   第05版:天下
   第06版:文化看点
   第07版:广告
   第08版:体坛
切中高考作文:实践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