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5日


22家房企发布年报预告 逾六成净利增长

《北方新报》(2017年1月5日) 15版

  截至1月2日,据Wind资讯统计数据显示,按照申银万国行业分类,沪深两市共计22家上市房企披露2016年年报业绩预告,剔除数据公布不全的2家房企后,16家盈利,占比超过七成,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的企业有15家,占比超过六成,仅4家亏损。值得一提的是,这22家房企几乎都是中小房企,并无销售规模千亿元量级房企。不过,通过其运营状况可折射房地产行业在过去一年中的变化趋势。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员严跃进向记者表示,随着北京“930”新政出台,全国已有20多个城市出台从严性调控政策,因此前三季部分房企盈利、销售业绩较好,提前完成年度销售任务的房企较多,这为实现业绩同比增长奠定了基础。但四季度,市场转冷,预计2017年房企盈利情况将不容乐观。

  

  净利同比增长

  

  从预告净利润变动幅度来看,在上述已有数据的16家上市房企中,13家呈现上行趋势,剩余3家净利润出现同比下滑。而在已发布预告的22家房企中,仅4家亏损,其中3家是首亏。

  记者注意到,区域性龙头房企盈利能力仍较强,净利润超过10亿元的目前有3家;荣盛发展2016年度净利润预计在31亿元~38亿元之间,目前暂列首位;滨江集团净利润预计12亿元~14亿元之间,暂列第二位;华联控股预计以12亿元位列第三位。

  严跃进称,滨江集团和荣盛发展都是以地产为核心业务的企业,且杭州和京津冀区域今年市场表现较好,尤其房价上涨后带动营收和盈利水平有所提高,因此其区域性房企有较好的盈利表。不过,对于转型或重组中的企业来说,或者由于原本其项目布局就未跟得上市场节奏,加之转型业务未贡献利润,所以盈利能力不升反降,甚至亏损;或者因重组成功,扭亏为盈。

  另外,有业内人士认为,去年以来,不但房地产市场回暖,销售价格上涨,上市房企更是大量发行公司债,其融资成本相对较低,企业财务费用相对降低,尤其今年在售项目多是近三年所拿地块,与现在土地市场拍出的高成本地块相比,一旦价格有所提升,反映到毛利率水平上,就会呈现上升趋势。

  值得一提的是,预告净利润变动幅度高居榜首的是华联控股,同比上涨1631%,从净利润亏损直至净利润一跃至2016年年度净利润预计将达12亿元。

  

  今年市场或有序降温

  

  事实上,虽然相对而言,多数上市房企在2016年获得了“丰收”,但有些房企仍为2017年的业绩担心。

  “我们预计2017年一季度市场会比较冷,因此要在年底前多销售一些可售货源,这样2017年一季度的业绩将会好看一些,资本市场对我们也会更有信心,评级稳定,融资渠道才能够保持畅通。”一位内房股房企高管向记者如是透露。

  从政策层面看,2016年7月份政治局提出“抑制资产泡沫”,10月份后包括北京、上海等20多个城市出台调控措施,基本上是从限购限贷、规范交易秩序、稳定市场预期等出发,目的是为了房地产市场软着陆。

  鉴于此,对于2017年房地产市场,抑制泡沫和控制规范将是2017的主基调。目前来看,业内对2017年房地产销售回落,市场有序降温已经达成共识。

  不过,方正证券房地产分析师任泽平则认为,尽管销售会回落,但2017年房地产投资不会悲观。任泽平表示,开发商已经“屯粮而兵马未动,资金足以支撑投资”。

  他表示,“有观点认为,地王频出推高房企拿地成本,当前房企外部融资收紧,未来房企资金面紧张,会对房地产投资产生限制。但对房企资金压力进行纵向比较后的结果均表明,得益于销售回款,房企资金面在2016年得到改善。对于很多房企来说,2016年,由于资金普遍充裕,土地市场上并未有很好战绩,销售款也未转化为土地款,屯粮而兵马未动。2017年,外部融资收紧对一部分房企形成压力,对资金雄厚的开发商,则是弯道超车的好机会。基于此,房企资金足以支撑未来1年的开发投资需求。”

  任泽平表示,2017年,是房地产行业集中度提高之年,房企深度洗牌和两极分化,将增加项目并购和土地交易,这也将成为土地购置费重要支撑。(据《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