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6日


严防纪检干部“灯下黑”

《北方新报》(2017年1月6日) 10版

  央视专题片《打铁还需自身硬》1月5日晚播出第二集,揭秘中纪委第六纪检监察室原副处长袁卫华、天津市纪委信访室原副主任刘忠、内蒙古自治区纪委案件审理室原主任沈佳等人违法违纪案件。

  

  袁卫华(中纪委第六纪检监察室原副处长)

  故意泄露案情 为父承揽10亿工程

  袁卫华,中纪委第六纪检监察室原副处长,这名37岁的处级干部虽然职级不高,但违纪行为却非常严重和恶劣。袁卫华曾经是家乡的高考状元,北京大学法学院高才生,大学毕业后直接考入中央纪委机关工作,曾经参与查办过慕绥新、马向东、武长顺等大案要案,也曾经立功受奖。

  袁卫华众多违纪行为中最为突出、最为恶劣的问题,是故意泄露案情。他不止一次将工作秘密拿来做交易,第一次发生在2004年,他主动向某副部级干部泄露举报内容。第一次泄密,就换来了一个超乎他想象的大工程。

  “他也是觉得我这个人可能未来会对他有用,所以他就愿意用这个重量级的工程去和我交往。因为我也是很忐忑地和他交往,我是科级干部,他是副部级干部。但是一张嘴我竟然成功了,真的有一种一发不可收的感觉了。”袁卫华说。

  这是袁卫华泄露问题线索交换来的第一个工程,这个保护区所有的基础设施建设,被交给了袁卫华父亲的工程队。多年来,袁卫华利用自己的权力,承揽到总金额超过10亿元的工程项目。

  袁卫华除了通过拿工程牟利,也收受大量财物。党的十八大之后,他仍然没有收敛、收手,泄密内容除了中管干部的问题线索,还包括重要案件的初核方案、审计报告、调查报告等,甚至帮审查对象一起分析情况,出谋划策。

  2014~2015年,袁卫华在天津查办相关案件,时任天津市委代理书记、市长的黄兴国就主动地多次与袁卫华接触,打探武长顺案件、杨栋梁案件的相关信息,同时也套取、打探关于他本人的一些问题线索。袁卫华都一一奉告。为此黄兴国多次请袁卫华喝酒、吃饭,赠送名贵手表等贵重的礼物。

  

  刘 忠(天津市纪委信访室原副主任)

  和“武爷”关系像上了高铁下不来

  纪检机关行使权力过程中有一个重要风险点就是问题线索的管理。天津市纪委在对天津市政协原副主席、天津市公安局原局长武长顺案件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天津市纪委信访室原副主任刘忠收受武长顺的财物,向他泄露举报信息。武长顺落马前,在天津是极具权势的人物,但号称“武爷”的他却人前人后对刘忠以哥们儿相待,十分热情。

  “我跟武长顺的关系就像上了高铁一样,我下不来了,速度太快了。”刘忠交代说:“我跟武长顺的关系不是秘密。他们别人办不了,你看,我能办,武长顺买我账。后来我们领导就说,以后别老跟他来往,他看你不就是因为你的位置吗?我说我的位置,一个干来访接待的有多少信息量啊,没有什么。”

  虽然领导进行了谈话提醒,但刘忠并没有就此收手,因为背后有私利作祟。武长顺帮刘忠低价买过房子,还帮刘忠的家人安排工作。当武长顺开始向他打听有没有人举报自己、是什么内容时,刘忠自然也就全盘托出。

  刘忠向错误的方向越走越远。在向武长顺泄露信息的同时,他也托武长顺帮商人打招呼拿工程,并从中收受了商人数百万元贿赂,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沈 佳(内蒙古自治区纪委案件审理室原主任)

  97次收受贿赂 数额达2000多万

  “该查的我绕开,避重就轻我查一下,走人了。那你说他能不感激你吗,但是这种感激你知我知,别人谁能知道呢?”内蒙古自治区纪委案件审理室原主任沈佳是这样认为的。

  2013年10月,一起内部人员违纪问题,震动了内蒙古自治区纪委。有人举报沈佳收受贿赂为人抹案,情节十分恶劣。沈佳先后在自治区纪委纪检监察室、案件审理室担任负责人,都是掌握执纪审查权的核心部门。经调查,他先后收受了45人的97次贿赂,数额达2000多万元。2016年8月,沈佳被判无期徒刑。

  沈佳作为纪检干部,熟悉各种调查方法、调查流程。他一边滥用职权谋取利益,一边用各种手段规避调查,掩盖违纪行为。据介绍,他经常用自己1万元的表换别人50万元的表,用10万元的车换别人50万元的车,他觉得收别人的钱是受贿,而换这种方式是更好的掩护。

  除了被调查对象不惜重金拉拢,沈佳自己也开口索要,毫不含糊。赤峰中色白音诺尔矿原总经理王艾华是这样交代的:“他说他要买房子。我说你买房子需要多少钱,后来他就说需要大约三四百万元,当时我说你这个钱太多了,你不能这么着,他就有点跟我恼了,他说这点事都办不了,我一看得罪不起,就给他送去了300万元。”

  (据《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