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23日


包头铁警斩断跨国贩毒网络 抓获22人

《北方新报》(2017年1月23日) 05版

  文/本报记者 周 蕾

  丈夫游走于境外,购买毒品,伺机运回国内;妻子藏身于国内,隐蔽接货,秘密分销各地。夫妻俩变身大毒枭,收拢马仔,精心编织贩毒网络,形成一条境外至境内、串联起云南、甘肃、内蒙古等地的贩毒通道。

  呼和浩特铁路公安局包头公安处民警历时8个多月辗转多地,成功斩断了这条从缅甸经云南、甘肃等地向内蒙古贩运毒品的跨国通道,抓获犯罪嫌疑人22名(包括2名缅甸人),缴获海洛因1.5公斤、冰毒11.2公斤,扣押作案车辆3台。

  2017年1月初,22名犯罪嫌疑人全部被移交检察机关。

  

  运毒男子露马脚

  

  2016年4月5日17时许,一名行色匆匆的男子进入乌海火车站安检大厅,目光警觉地从执勤民警身上扫过。这种异常行为引起执勤民警的怀疑。安检员先后从其外套右兜和内兜里发现3块白色物体。民警立即上前盘问,该男子丢下行李拔腿就跑,民警迅速将其制服。经查,该男子名叫徐某,54岁,包头人。缴获的3块白色物体均为海洛因,净重约100.3克。

  在每一个吸贩毒人员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或大或小的贩毒网络,这是毒品案件的一般规律。据此,包头铁路警方马上成立了专案组。在审讯徐某时,他对运输毒品的违法事实供认不讳,但是对上下线是谁、毒品来自哪里拒不交代。

  负责此案的包头铁路公安处刑警支队的民警们耗时一个月,对徐某乘车、住宿等数千条信息分析后发现,徐某频繁乘坐火车往来于甘肃兰州及内蒙古包头之间,且在兰州短暂停留就返回包头。综合其他信息,专案组判定,徐某的上线是甘肃籍的杨某和马某。

  在铁证面前,徐某交代,他与杨某是狱友,“今年刚出狱没多久,我就接到他的电话,让我去甘肃,说手里有一批纯度很高的‘货’。”同时,徐某还供出一条更有价值的线索:按约定杨某和马某在5月份有一次交易。5月23日,民警在甘肃省康乐县警方的配合下,将杨某、马某抓获,缴获冰毒0.2公斤。

  

  贩毒网络浮出水面

  

  外围马仔相继落网,民警本以为贩毒网络会很快摸清,可是没想到案件却越来越复杂。杨某、马某等人供述的毒品源头地及更高层的上线,价值不大。

  8月中旬,专案组掌握了重要线索:毒品源头最终锁定在云南孟连。随后,民警赶到云南,排查深挖,逐渐摸清了该团伙的组织体系和人员组成。一个以曹某、刘某夫妻俩为首的特大贩毒团伙浮出水面。该团伙频繁从缅甸走私大量海洛因和冰毒入境云南普洱市,并以此为据点,由其成员郭某、杨某、马某、徐某等人运输至甘肃、内蒙古等地销售。

  

  端掉贩毒“夫妻店”

  

  9月1日,民警接到专案组指令:该贩毒团伙近期将从缅甸非法走私入境一批毒品,择机实施抓捕,确保人赃俱获。

  警方经研判查实,贩毒团伙准备从孟连县勐马镇中缅边境口岸入境,先由曹某、刘某、郭某驾驶小轿车前行趟路,半小时后,再由缅甸籍马仔岩刀(音译)、岩保(音译)驾驶摩托车携带毒品入境。这种狡猾的运毒方式,给抓捕带来不小的困难。

  勐马镇地处中缅边境,周边群山环绕,丛林密布,如果首先对曹某等人实施抓捕,势必会惊动岩刀、岩保,一旦他们弃毒逃到山林或境外,所有的努力都会付诸东流。为此,专案组与孟连警方联合制定了“先去尾后掐头”的抓捕策略。参战民警兵分两路,一路埋伏在边境口岸先放曹某等人通过,对后入境的岩刀、岩保实施抓捕;另一路设伏在距离第一埋伏点10公里处,等待第一组行动信号,对曹某等人实施抓捕。

  9月8日16时许,民警先后将岩刀、岩保和曹某、刘某、郭某缉拿归案,缴获海洛因1.4公斤、冰毒10.6公斤。经查,毒枭曹某(男,30岁)、刘某(女,42岁)夫妇是云南省普洱市人,违法贩毒多年。

  9月13~16日,专案组对盘踞在包头地区的白某、张某等11名吸贩毒人员进行集中收网抓捕,共计缴获冰毒0.4公斤。

  此案共抓获犯罪嫌疑人2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