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5日


理性看待看牙贵

《北方新报》(2017年3月15日) 07版

  文/然 玉 画/沈海涛

  ◎画外音

  

  

  最近,“看牙贵”再次成为网络热议的话题,并勾起了人们对牙医行业的各种讨论。据报道,最贵牙植体高达8万元一枚,种三四颗的花费就高达数十万。有媒体调查发现,在公立医院,一颗种植牙的价格在6000元到1.3万元之间。

  关于“看牙贵”的成因,舆论似乎习惯将之归咎于“成本”居高不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临床种植牙长期被国外品牌垄断,国产化程度低导致前端采购价始终处于高位。而除此以外,牙科医疗行业各种检测仪器、手术器械也高度依赖进口,这也构成了成本的大头……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中国制造在“种植牙”生产领域的精进,必然会有助于降低牙科医院的耗材成本,但是这种降费效应,到底能否转化为公众所期待中的低价,却实在很难说。

  牙医高收费、高收入,自然有其合理性的一面。考虑到其高昂的前期教育投入、高度专业化的职业技能,以及优质牙医的稀缺性,市场给予这一群体较高的职业回报可说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可即便如此,却并不意味着,整个牙科医疗行业就没有降费空间。毋庸讳言,现在许多牙科诊所还大量存在着过度诊疗和“误导性消费”的状况,如果监管部门能够对此开展针对性治理,势必会缓解公众的支付压力;而除此以外,公共医保能否与时俱进适度调整涉牙医疗项目的覆盖范围,也是一个值得认真考虑的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