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7日


去年全国查处质量违法案件3.6万起 涉案22亿多

《北方新报》(2017年3月17日) 09版

  《法制晚报》消息 15日,国家质检总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16年执法打假情况及进口消费品检验监管情况。2016年,全国质检系统共立案查处各类质量违法案件3.6万起,涉案货值金额达22.51亿元,查办大案要案1980起。

  质检总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厅副主任韩云平介绍,2016年,质检总局围绕维护消费品安全,以儿童用品、家用电器、电子产品、食品相关产品为重点,开展消费品“质检利剑”行动,共查办质量违法案件3997起,查获货值6221.5万元。

  韩云平表示,《缺陷消费品召回管理办法》实施一年来,共召回消费品618.4万件,同比增长8.23倍。召回的产品类别从儿童玩具、电子电器扩展到儿童用品、家具、文教体育用品等11类消费品。

  进口消费品检验监管方面,2016年共退运或销毁涉及安全卫生环保项目不合格的商品5288批。

  另外,自2016年1月1日起,我国开始对包括进口消费品在内的一般消费品实施缺陷召回。全年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共对40起存在缺陷的进口消费品实施了召回。召回的缺陷产品包括苹果、东芝、索尼、富士通、阿玛尼、小林日化、高乐氏、宜家等全球知名品牌产品,原产地主要包括美国、意大利、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德国、瑞典等国家。

  2016年,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在入境货物到达口岸接受监管环节检出质量安全项目不合格食品3042批、化妆品229批。

  不合格产品来自82个国家或地区,涉及22类产品,主要是饮料类、糕点饼干类和粮谷及制品类等;主要项目是食品添加剂、微生物污染和品质不合格。

  不合格化妆品来自22个国家或地区,涉及7类产品,主要是肤用、美容和口腔类化妆品,主要项目是证书不合格、标签不合格和品质不合格。对以上不合格食品化妆品,在口岸均已退运或销毁,未予准入。(周 超)